算机所火控计算机的组长张爵,而是陆孝彭。

张爵能做的唐华都可以搞定,无论软件硬件。说起来张爵还算是自己的徒弟……

陆孝彭是航空专家,在研制红旗-1时,是将空气动力学与计算机程序关联起来的关键人物。老陆设计过各种不同的航空器,而且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接触过喷气式飞机、对高亚音速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特征有了解的人。老陆也粗通火控计算机的程序开发技巧,火控计算机软硬件的最后一次调整,就是老陆参与改进的。

况且,陆孝彭已经来过一次苏联,在米高扬设计局学习/实习过。

不过第三特别局当即就表示,不方便再从国内叫人参与项目,唐华只能罢手。

其实第三特别局的“金雕”项目组内有航空专家,也有空气动力学专家,但脑电波暂时还没和唐华调到同一频道。

用了一个白天的时间,唐华又将22枚导弹的试射纪录片全部看了一遍。

看完之后,他在试射记录报告的边角把每一枚导弹试射中做的机动动作、信号流也记了下来。

光添加在试射记录里唐华觉得还不够,干脆再搞来一张纸,画上xy坐标系,x坐标是时间,y坐标……先设为高度吧。

唐华现在十分怀念Matlab,有这东西在的话这些都是几秒钟的事。

xy坐标系设好,就把22枚导弹的参数标记上去,变成22条歪七扭八的折线,其中18条黑线,就是导弹没断掉的,4条红线,导弹解体的。

时间-高度坐标没看出任何异常。时间-速度坐标没有意义,S-25导弹发动机又不能调节推力,所有试射的导弹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量几乎都是一致的。

速度之后是加速度。加速度?

唐盲好像找到了华点……

然而,10分钟之后,时间-控制指令坐标分析完毕,唐华丧气地发现,好像并没有什么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规律。22条折线还是歪七扭八,断掉的那4枚导弹并没有比其他18枚导弹更夸张。不过唐华现在仍然觉得刚才的灵光一现是正确的方向。唯一缺的是陆孝彭,啊不,需要找第三特别局的空气动力学专家伊里伊奇。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