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杨慎道:“朱浩,你还没说,突破在何处。”

    朱浩笑了笑:“礼法就是原则……其实我想说的是,礼部之前的奏议中都已经提了,无论长子是否应该出继,陛下的皇位却始终是来自于大行孝宗皇帝,所以尊称大行孝宗皇帝为皇考,理所应当。”

    “至于兴献王,作为陛下本生之父,若以今上追封为帝,那其帝位受传自何人?”

    杨慎一拍手道:“有理!”

    朱浩心想,就这还有道理呢?我这是在拿出观点来驳斥我自己,连我自己都觉得没说服力,你居然还觉得有理?

    杨慎笑道:“朱浩你少年之身,对于事理之明了,不亚于朝中诸多资历深厚的老臣,如你所言,陛下的皇位传自于大行孝宗皇帝,而献王本乃大行宪宗皇帝之子,生前并无继位之可能,若是以其子追封为帝,岂不成了子传父位?”

    “嗯。”

    朱浩点点头。

    看似同意了杨慎的说法,心里却暗忖,你能说服你自己,你觉得高兴就好。

    自古以来追封老爹当皇帝的皇帝少了么?

    哪个开国皇帝不往上追封几代?

    就算是大明朝,由妃子所出的皇帝,登基后也会追封母妃为先皇皇后,不也是同样的道理?

    换到朱四身上就不行了?

    反正先有立场后有观点,双方立场不同,观点就不可能保持一致,大礼议的过程就是君臣之间互相妥协的过程,连你爹都知道推诿妥协,就你杨升庵不懂或者不屑于去懂罢了。

    作为大明一等一的才子,你这么执拗干什么?

    杨慎道:“那朱浩,若是以你来上奏提出此等观点,你可否出面呢?”

    朱浩心说,果然是让我上奏自己反驳自己。

    “不妥。”

    朱浩无奈摇头,“先前迎陛下生母之事上,在下已牵头过一次,态度已表明,若真要有人来上表反驳张璁的观点,那便应当以资历和威望都超过其的资深朝官来领头上奏,在下势单力孤,实在不想兼顾公务外的事情。”

    杨慎面有不悦:“朱浩,你前途无限,不该为眼前之利益,而坏了长久的大义。”

    朱浩依然摇头不迭,无论杨慎怎么说,-->>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