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袁绍府邸。

    此时袁绍正坐于书房中,手握着一卷帛书,细细观看起来。

    “主公,已经派去请的人已经回来了,除了沮监军其余三人已到,沮监军估计再有半刻就能到达,请问主公还要继续等吗?还是现在就开始?”身边一位侍从轻声询问道,眼睛却微微抬起不停的向外张望着。

    “既然来了,那就让三位先生先进来吧,酒食让侍女送上来。沮监军那里不用催促,我先跟他们叙话。”袁绍微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侍从稍安勿躁,自己并不急。

    “诺!”

    不多时,侍从引了三人进来,在跟一瘦小男子对视时,微不可查地交换了一下眼神。

    袁绍放下了手中帛书,抬头向外看去,只见门外站着三位人影,正是他手下豫州派系,准确地说是颍川派系的三位谋士,辛评、郭图、荀谌。

    “属下参见主公!”三人同时躬身长揖行礼,双手挡在面前。

    “不必多礼,快进来吧。”袁绍挥了挥手中的帛书,笑着说道。

    对于士人,他一向是这副礼贤下士的姿态,更遑论这三位都是他老家豫州派系的谋士。

    袁绍是汝南人,汝南袁氏天下仲姓,而豫州在如今的行政区划里,下辖颍川郡、汝南郡共2郡,梁国、沛国、陈国、鲁国共4国,颍川和汝南都是天下大郡,也是洛阳周边士族力量最强大的地方,黄巾之乱前颍川人口40余万,汝南人口200余万。

    说这么多,便是要指出,袁绍手下是有派系的。

    这不奇怪,有人的地方就有山头,没有派系互相倾轧、党同伐异才奇怪。

    袁绍手下主要有两个派系,按乡土地域划分为冀州派和豫州派。

    冀州派是袁绍夺了韩馥基业,入主冀州前后拥护他的,多为本地豪强士族,袁绍的兵马、将领也基本都是来自冀州的。

    譬如,武将里后世所谓的“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

    当然了,还有实际上最能打的麴义,这位独当一面的河北大将,此时正在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