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两汉四百年任侠风气不绝,作为这世间最为出类拔萃的游侠儿,王越王老头在晚年成功将一身武艺卖与帝王家,只可惜并非是桓、灵那般尚算是表面太平盛世的时节罢了。

    话说回当下,虽说若是两军对垒,大盾长枪强弩列好,数万甲士旷野之中奋力厮杀的情景里,王越是定然不如徐晃这等顶尖武将的。

    然而在南坞廊道这样狭窄的巷战地形,施展不开长柄双刃大斧的徐晃,杀戮效率看起来就不如一人一剑的王老头直观了。

    若是以某种更易于刘弋理解的方式来讲,那便是在一个英雄级单位受到了高级小兵围攻的时候,另一个满状态的英雄级单位加入了战团,而战局在短暂地僵持后便发生了逆转。

    李暹麾下的西凉兵都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会怕死,面对同伴在短时间内的大量阵亡,且看不到抵御这鬼魅般剑客的希望,自然会选择逃跑。

    而这种在董卓时代几乎不可能出现的临阵脱逃,又恰恰是西凉军军纪日渐败坏的直接后果。

    无需多言,懂得了享受和不劳而获的人是不可能再像从前那般,也就是刚从河西走廊的漫天沙尘里钻出来时,抱着烂命一条的心态面对死亡毫无畏惧的。

    从廊道向坞堡城墙溃退的西凉兵,导致了城墙上的守军士气极大不稳,而城外的勤王军指挥官钟繇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时机,全军压上,以至于短短半盏茶的时间内,便攻破了之前如同天堑一般的南坞城墙。

    “陛下,此贼不可留,不如杀之!”

    徐晃提着双刃大斧杀气腾腾地说道,周围的士卒亦是鼓噪,然而河东郡兵却少有直接面对五花大绑的绑在地上的李暹的。

    刘弋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心知勤王军不过是恨于伤亡出声附和,而河东郡兵却是抱着某种交投名状甚至掩埋背叛的心态。

    须知道,从大义的角度上,甚至从忠君的角度上来说,徐晃和其麾下河东郡兵的选择都没有错。然而他们毕竟是杨奉的属下,杨奉与李傕又是事实上的盟友关系,这其中的心态便有些微妙了。

    杨奉麾下的白波军早就和如今-->>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