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和亲,朱启便想到了后世相当著名的那句话:我大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不过洪武年间的大明,其实是并没有这种概念的,起码朱元璋并没有将京师定在北平,而是南京。

    这句话的处处,其实是分别来自明初和明末。

    前面一句“我大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其实是永乐大帝的说。

    原话是“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而且是在第二次北伐蒙古班师回朝的时候说的,可谓是气吞万里如虎。

    天子守国门也是永乐大帝迁都北平后,大明朝民间出现的说法,终明一朝也确实这么做了。

    君王死社稷,则是因为明末,李自成攻下明王朝首都,崇祯皇帝因为种种原因至死没有退出京师,吊死煤山,民间对此事件称为“君王死社稷”。

    也就是说,此时的大明,自然没有不和亲的潜规则,朝堂之上对于和亲一事,也并非完全排斥。

    朱启在边上听了一会,等待那内官离开以后,便凑上前去,询问起朱标是什么事情。

    和亲一事倒是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朱标很快说了起来。

    朱启听完了大哥朱标说完了来龙去脉以后,便开始觉得事情有点超出自己的想象了,换句话说,自己这个小蝴蝶扇动的翅膀,终于开始要改变明初的历史进程了!

    首先是高丽,因为朱启先前在渤海之上,以摧古拉朽的方式,直接平推了北元水师,而且还是在北元水师将近两倍于明军的情况下完成的壮举!

    高丽那边可是从头到尾都在边上观战的啊,不过因为航速过慢的原因,等他们想要加入战场的时候,北元水师的先锋军都给打崩了。

    看到这情况,高丽水师也就默默的退出了战局。

    这也是为什么渤海一战,北元几乎全军覆没,而高丽水师却能够全身而退的原因所在。

    正因为这样,高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