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小小的脑袋瓜子里充满了大大的疑惑。

    朱启也知道自己所说的税收改革措施,有点过于前卫了一点。

    可以这样说,这种在税务上的改革,是封建王朝制度创建以来,从未有人敢做的。

    明朝中后期有一个人做了,那就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通俗点, 这项改革就是穷人少交税,富人多交税,让地方官员责任落实,增大税务造假的难度和成本。

    但终归没有触碰官绅的根本利益,官绅团体依然是不用纳税的,而且一条鞭法执行的也不彻底,最后被废弃, 直接为明朝灭亡加了一桶汽油。

    一想到这里, 朱启就格外的痛心, 那么大的市场份额,那么大的经济规模,明朝愣是收不上来钱,最后整个国家都活活“饿死”,令人痛心不已。

    朱棣那边还在做着思考,小小年纪的他,还并没有太根深蒂固的官僚思想,更何况在朱启的影响之下,已经算是相当前卫了。

    如果别的王爷,甚至说是太子朱标来了,听到朱启说这一番话, 光听朱启说要官绅一体化收税,怕不是就要喊一嗓子:

    “怎可如此,士绅乃我大明根基啊!”

    原因无他,统治国家,治理天下, 需要这些士绅读书人。

    再加上上千年的传统观念,官绅不纳粮已经是传统, 想要打破这种传统,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不过朱启也只是跟朱棣点了一点,种下一颗种子,后面会如何发展,就不是朱启能够预料的了。

    至于你说,让朱启站出来引领改革什么的,那就算了吧。

    朱启一没实权,二没有话语权,他也不是学经济的,更没有当过什么领导。

    历史上张局长那样厉害的人物,都没有能成功的税务改革,朱启做可实在是没有什么信心啊。

    他觉得自己也就一张嘴说一说,至于说先行者,要不还是让朱元璋来吧,挺合适的。

    朱启和朱棣正说着话呢,外面已经能够看到应天府的城墙了。

    这一次朱-->>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