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眉头一皱,说到:

    “嗨,我问的不是什么称颂不称颂的事情,我问的是这辽阳的百姓是否吃得饱,穿得暖,有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人啊?”

    刘伯温笑着说起自己在外面所见:

    “回殿下,辽阳的百姓, 虽不能说完全吃得饱,穿得暖,但这战乱之后,大部分人,都还是活得下去的。

    即便是那些流浪于街头之人,我军也已经安排他们,去做了一些苦力活,卖些力气换些吃食还是可以的。”

    朱启点了点头,这些安排看来都已经落到实际上了。

    刘伯温又说到:

    “殿下爱民如子之心,老夫佩服至极。

    我大明有殿下,实乃我大明之幸。”

    朱启抬了抬手,说到:

    “快别给我戴高帽子了,我既然是辽王,以后也要就藩辽地。

    往后下半辈子没准就住在辽阳了,以后还得靠辽阳的老百姓们生活吃饭。

    现在让他们好过些, 以后我才好过些啊。

    跟爱民如子什么的谈不上,互利互惠, 互利互惠。”

    刘伯温一愣,问道:

    “殿下, 靠的辽阳百姓吃饭?”

    朱启手一摊,说到:

    “我以后就藩辽地, 每月可不能从内务府继续领钱了。

    这辽阳就是我的采邑,吃穿用度,都要靠辽地的百姓养活了。

    这辽阳百姓交的税,可不就是我以后的生活来源了,他们不是我的衣食父母又是什么呢?”

    刘伯温还是头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以往都说当地的知县知府是父母官,辽王殿下,反倒是称呼起百姓为衣食父母了。

    他不禁感慨说到:

    “殿下真有古之唐太宗的风范啊,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啊。”

    朱启听着刘伯温夸赞的话,也是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但他说-->>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