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第149章 第一百四十八 明军!明军来了!(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参谋会议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开完的。

    趁着军队还在整备还没有出发的空档,朱启让朱棣他们每日里啥也不干,就是埋头苦算,互相讨论,制定方针策略。

    几时上岸,什么时候拿下据点,拿下哪里的据点,军队分为几个纵队,如何包抄前进,何时呼应。

    拿下对应据点之后,情报传递到哪里。

    以及拿下据点之后,纳哈出的援军,在不同时间段进攻过来的时候,如何处理等等这些事情,一应俱全的都考虑到其中。

    而这些除了涉及到个人的军事才华,和谋划谋略之外,还有大量的情报整合,数学计算,以及发散性的思维。

    朱启只是按照自己对作战方案的理解,来要求朱棣他们。

    却不知道,他一直以来正在做的事情,正在为大明培养第一批的精通参谋,拥有近现代化军事素养的年轻一辈的将领们。

    刘伯温一开始也不理解这样的做法,但当他看到朱棣这群年轻将领的成长的时候,也知道这样做法的好处了。

    甚至于,他现在自己都会亲自计算,来出谋划策。

    而马云当然不能适应这样的氛围,尤其是看着那些一个个罗列出来,心里面总是联想到四个字——纸上谈兵。

    不过马云也不说,毕竟这么做的可是大名鼎鼎的辽王朱启。

    辽王殿下的战绩可是有目共睹的,可不是赵括那样没有任何实战战绩,就被推上去领兵的人。

    至于说历史上的赵括,在现代其实已经有要被平反的迹象,但马云自然是不知道这一点的。

    朱启也并不在意这一些,实际上他每每拿到朱棣等人谋划出来的战略方针之后,总是会询问一下刘伯温和马云的意见。

    马云看到这些战略方针也是有点懵逼的,在他看来,打仗这种事情,就是一种看现场情况来判断的。短期内,十几二十天的战事,或许还可以预测,但这一两个月跨度的战略谋划,谁能说得准呢。

    再加上他也不是读书-->>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