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系碳基生命宜居生态圈,相当于放在机箱上的多肉盆。

    舰船系统,就是将恒星计算机作为一艘超级战舰,然后部署的战舰应有的设备和功能,让它能自己航行,能自我防卫。

    整个结构的核心,当然是计算中心模块,将会占据整个结构60%以上的重量和空间。

    结构是框架和外壳,生态空间是盖子和皮肤,舰船系统是运动和防卫体系,计算中心是受保护的核心内容。

    为了方便设计、建设、启用、维护、升级,新的恒星计算机采用了高度模块化的设计。

    框架内的计算中心部分,可以像是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向上堆叠,堆叠出自己需要的计算力。

    整个计算机主体,还可以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从内向外一层一层的嵌套组装叠加,进一步大规模提升计算力。

    每一层计算机主体,可以堆叠几万公里乃至几十万公里的高度,获得原有恒星计算机几倍乃至几十倍的计算力。

    工程正式开始之后,会先建设好一层主体框架,然后铺设一层计算中心,然后启用计算功能。

    之后再继续向上堆叠十几万公里,达到原有恒星计算机4到8倍计算力之后,对这部分计算机主体进行全面封闭隔离。

    然后在计算机结构的表层,铺设类似岩石行星的结构,构建恒星规模的宜居生态圈。

    然后再根据后续实际情况和需求,逐次建设更多层的计算机主体。

    综合后续的计算机主体继续叠加,或者说是计算机升级所需的空间,以及最外层生态空间需要的适宜引力强度,新计算机第一层主体框架尺寸,比原有的计算机小了一大圈。

    内层,也就是戴森球框架的半径,约为348万公里,比原计算机小了差不多200万公里,面积是原计算机的0.4倍。

    也就是说,如果厚度相同的话,新计算机一层计算中心的容量,只有原恒星计算机的一半都不到。

    不过新计算机的计算中心可以堆叠层数,第一组计算主体的总厚度就高达16万公里,差不多相当于13个地球叠起来那么厚。

    外层,也就是第一组计算机主体的外壳,也就是上层的生态圈,半径约为364万公里。

    这样第一层生态圈的表面重力-->>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