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全部关停。

    进入新世纪之后,全球差不多80%的新核电站,都在国内……

    国内的核动力相关技术,当然也是从引进起步的。

    但是由于这种项目过于重大而且危险,相关项目一直处于高度严格的监管之中。

    任何想要进入的国内建核电站的公司,都必须签技术转让协议。

    国内还不是自己找供应商去买,而是让全球的供应商都来投标,因为只有国内还有大量的核电市场,它们也都愿意来。

    然后,还不绑定某次中标的厂商,不让它垄断性的批量建设同样的核电站,虽然那在建设成本上比较划算。

    而是对不同的地方的核电站,选不同的供应商,采用不同的模式来建设,来对比使用学习。

    这样搞到现在,国内已经集齐了几乎所有的,最新一代的反应堆,还在研发和测试至少三种下一代反应堆。

    核电相关技术,全世界基本都停了,只有这边,还在继续大幅度向前跑。

    而且由于架构和决策逻辑的原因,对于这种项目的支持度非常的高,真正推动的时候可以算是有求必应。

    举个例子,核电站和相关研究机构,要用到的各种测量工具和屏蔽材料,这些东西对于材料的本底辐射水平非常的敏感。

    但是国际上的正常炼钢,一直都是旧钢混新钢的炼,这样运转了几十年,导致全球的钢铁都是互相混过的。

    而战后开始的大量核试验,导致所有正常钢材全部辐射超标,甚至有的钢材混了切尔诺贝利偷的废钢,导致钴含量超标。

    核能相关用户,不得不到黑市上买核爆之前的二战沉船钢,甚至因此形成了拆沉船的产业。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上层都快被拆完,而自沉的德二的公海舰队,也是欧洲低辐射钢材的主要来源。

    但是国内,却是直接建新炉,炼新钢,不加废钢,这样出来的钢材,就都是全新的,天然的低本底辐射钢材。

    国外为什么不炼新钢?主要是工业基础和成本问题。

    钢厂停炉都仔细考虑核算成本,你那些测试材料,所需要的那点屏蔽钢材,不可能让厂商新建一个炉子。

    如果你一定找这些厂商下单买这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