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气转码阅读APP www.naiqi.cc,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隋时炀帝南巡时,扬州官府曾役民夫数万,在城西北的蜀岗东峰建造行宫,经岁乃成。

    隋亡时行宫毁于战火,前朝初年有人出巨资修复遗址名为鉴园,有取“前车之鉴,以警后世”之意。

    鉴园三百多年间几度兴废、屡废屡修,此时则成为扬州城外一处古迹随处可寻的山庄别园。

    鉴园随着山势筑楼舍亭台,范围颇广,山上古树蔽日,曲折逶迤,攀登到半山腰,石铺山道,蜿蜒而陡峭,越过一座竹林,便见半山腰有一座十数亩大小的小湖,似一面明镜嵌于树石之间。

    池塘的对面建有数间精舍,临湖的敞轩游廊里,好些人正围着一辆木车观看。

    “这碾棉车最初乃是崖州黎人所传,又名搅车,经黔中传至五溪地,经历代工匠有诸多改进,更胜以往。搅车主结构乃是一对粗细不一的辗轴,用硬木所制,亦可在辗轴上包裹兽革,以免伤棉——翠瑶、小碧,你们两个人将这两根辗轴转动起来,”

    王珺吩咐两名丫鬟,用转轮将搅车的两根辗轴转动起来,将辗轴的转动部位指给父亲王文谦看,

    “爹爹,你看这里,辗抽粗细不一,每一须臾转动都有寸差,你再看女儿将棉籽喂入两轴之间,就在这转轴辗扎间,棉籽壳与棉绒便分离来,这实要比起用手剥棉籽快出太多!当真是巧妙无比……”

    王文谦捋须看了好一会儿,看棉籽脱壳的速度确实不知道要比手剥棉籽快出多少。

    秦汉之前西域便有棉花的记载,称棉如草,籽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

    当时就有棉花移植中原,但在皇家园林里更多是被视为观赏花草,而到前朝时,西域南疆才有较大批量的棉布传入中原,前朝便有“桂布白如雪、吴棉软如云”的诗句流传,中原及江淮地区民间也开始有少量的棉花种植。

    然而限制棉花种植及棉布推广的,还是棉布脱籽、纺织要比麻繁复、困难得多。这最终使得棉织品昂贵无比,以致与丝织品一样,沦为世家门阀及官宦、宗室的专用品,而与平民无缘。

    而又由于织造技术的限制,以及早年从西域流传过来的多为粗绒棉种,棉布的舒服性、美观感,又差丝织品一些,这又造成上流社会对棉织品的需求远远低于丝织-->>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