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德合作的阶段,中德两国的大学交流频频,中德两国的商界更是紧密配合,中德两国的军政两界也是合作很多。因此中德两国之间,有很多政府之间,非政府之间的关系。

虽然中国最重视站在了反法西斯同盟这边,但中国在德国留下的那些人脉依旧在发挥作用。利用这些人脉李之龙在战争后期,还真是弄出了不少人。德国很多想要摆脱战争的科学家,都找到了李之龙,通过中国的渠道离开了德国。甚至德国纳粹高层,商界大佬,都找到李之龙秘密的转移资产。但除了这些顶级人才之外,欧洲最厉害的是,他们的基础很雄厚。这里面包括人才基础。

欧洲作为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虽然中美苏三国后来居上,工业规模已经超过欧洲那些强国。但不代表中美苏三国的人才储备就超过欧洲。相反欧洲依旧是老牌帝国主义,老牌工业强国,拥有非常雄厚的人才队伍。他们积累这么多年的人才储备,可不是开玩笑的。

技术工程师,医生比例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

对于这些人才储备段勋是眼馋的。虽然段勋从入主北京开始,就非常注重教育。以大学、大专、中专、技校这种模式的梯队教育,培养人才。二十多年来培养出了几千万人才,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人才依旧是非常缺乏。特别是中专毕业生,一大半都成为了老师。因此在工业建设上依旧是缺乏足够的人才。

而且经济发展之后,不仅仅缺少工业人才,还缺少管理人才,缺少法律人才。甚至随着贸易的发展,缺乏国际法律人才。虽然一直在培养,但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实在是因为这些年中国领土面积扩大速度太快,人口增加速度太过迅猛,工业规模迅速增加,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非常惊人。欧洲那些工程师、医生都是中国很需要的。

人性在很多方面都是共通的。

相比起目前的欧洲,中国可以给出更好的待遇,更安稳的生活。对于中国来说,这种好机会并不是很多。中国的工业能够有现在的发展,高等教育能有现在的成绩,和几次引进人才是分不开的。

中国引进的人才,大萧条时期最多。那个时候全世界经济危机,很多出色的人才,解决温饱都非常困难。所以选择背井离乡,来到了中国。

然后是纳粹排犹的时-->>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