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冬面在商业街里也是许多酒客喜欢在临散场的时候来上一碗的。

    这也是‘夜中火’一直到凌晨三点半关门,在一两点的时候还会有客人前来的原因。

    要知道,夜中火里可是不卖酒的,当然客人自带他也从不阻拦,可能得到这么多酒客的钟爱,就知道赵扶余倾注的心力了。

    面团制作完成,抽泣的炭治郎也终于将情绪平复下来,看着轻易就倒立翻转回来的赵扶余,神色里多了一丝认真。

    这样的手臂力量,长达半个小时的不断发力搓揉,哪怕是已经锻炼了小半年的他也是做不到的。

    更别说赵扶余脸上一点汗珠都没有,显然这样的行动对他来说只是毛毛雨。

    而对于已经动手的赵扶余来说,这道乌冬面的面团是小事,汤汁才是大事!

    灶门炭治郎,只听这个名字就知道,灶门也就是专门在东樱售卖木炭家族的意思。

    这一家子居住在群山当中开采煤炭,木炭为业,炭治郎的母亲料理出的东西,肯定不会有太多花俏的地方。

    偏偏反而是这样的味道,才是最大的难点,每个人对家的味道总是不自觉的加上了很多其他的东西。

    可以说对任何一个料理人来说,完成这样独有的家庭味道,都是一个艰难的考验。

    还好赵扶余至少还了解一下炭治郎的生平,不算是无头苍蝇,很快就选定了该有的食材,就动起手来。

    鲣鱼干刨片,昆布温水洗净,然后两者一起和糖,清酒,酱油,熬煮一个最普遍的乌冬面汤汁,也叫做‘出汁’。

    等到鲣鱼片和昆布都熬煮了十几分钟出味道以后,就要将它们捞出去否则煮久了便会涩口甚至有些腥味。

    接着放入香菇,口蘑,以及最最关键的舞茸,一起进行简单的炖煮。

    最后再加入油豆腐。

    可以说,这道乌冬面的汤汁就已经宣告完成。

    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极其的简单,可是赵扶余料理起来却不敢有一点的马虎。

    香菇等菌类,都用竹刀一点点刮去泥土黑点,然后用沾湿了的厨房用纸擦拭灰尘泥土,手撕成一点点的入汤。

    油豆腐更是炸过以后,立马要进入开水里,把油气煮到散尽,这才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