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神速,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西域都护府副校尉陈汤矫旨调动屯田兵和乌孙、车师等国的军队,集结西征北匈奴,打了北匈奴措手不及,汉军威武,一战而胜之,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军扬威西域。

    不过矫旨调兵为大忌,有的朝臣认为甘延寿和陈汤矫旨擅自调兵,罪该万死,念杀敌有功,从轻发落,以儆效尤。有德朝臣认为甘延寿和陈汤兵不血刃,剿灭北匈奴,大功一件,应予厚赏。

    孝元皇帝英明,下旨加封甘延寿为义成侯,加封陈汤为关内侯,每人赐食邑三百户,赏赐黄金一百斤。同时朝堂上严厉斥责甘延寿和陈汤调兵的罪过,重申调兵制度,下不为例。

    为何如此?盖因汉军扬国威、平外寇、护家园。甘延寿、陈汤战果惶惶,些许瑕疵便不以为意,但无规矩不成方圆,汉家内法家霸道治国,一奖一罚皆有定论。大汉以武立国,军功爵立国,但有军功,于国有利,何时会寒了壮士们那拳拳报国的赤子之心?

    所以请阁下辛苦,说服太守出兵平定流寇。其一,太守甄阜,王莽心腹,调兵无妨。其二,太守立功,王莽脸上有光。其三,流寇灭了舂陵,暴增至二十万,下步就是要祸乱舂陵周边城池,待聚众百万,恐怕他们就要到长安问问这九鼎的重量是几何了?”

    “小英雄言辞犀利,有理有节,可你想要的毕竟是五万大军啊!”

    “哈哈,坐地涨价,落地还钱。我只要一万兵,太守就认为局势不严重,可能都不派兵了。我要三万兵,太守犹豫,或许抖胆发兵五千。我要五万兵,这是太守发兵的极限了,太守必然心忧舂陵乱局。彼时,他自可斟酌,哪怕派出一万大军,我就有把握将十万流寇的大祸平定!”

    “哦?愿闻其详!”

    “汉军威武,团结向前,舂陵一心抗敌。谁弱谁强?我虽人少,却比流寇强大。为何?汉军久经战阵,军魂威武,令必行,禁必止。流寇十万,缺乏统一调度指挥,打顺风仗还行,一旦小败,只会自相践踏逃命去了。当年苏秦、张仪合纵连横,秦国以一敌五,五国联军或无功而返,或内讧乱斗,终不能战胜秦国,便是这个道理。

    对战十万流寇,要智取不强攻,要感化劝降,而不是杀戮征服。我们只要借助地势水利,里应外合,纵使流寇百万之众,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羔羊罢了。况且流寇所求,只是吃饱,以饭食安全、前途美好相诱,其战力大降,战意低迷。我-->>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