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锦绣文学)www.580bk.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苏武追问了下,房为民犹豫着才说出实情。

    原来传统的造船工艺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这种手工工艺和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在现代化滚滚向前的工业体系里差不多彻底被机械击溃。

    房为民认识的老造船匠是他老家的邻居。据说是至今为止唯数不多还坚持着纯手工制造传统乌蓬船、画舫及渔船的人。

    这老造船匠现年已古稀,他姓张名海平。家族里世世代代都是造船匠。

    他父亲之所以给他取这样一个的名字,是希望孩子长大后造出的船能视大海如平地,所以叫他,海平。

    张海平的造船技术来自于他父亲。

    虽然自小时候起他耳濡目染之下,就对传统造船工艺感兴趣。然而直到十四岁那年他才正式拜自己父亲为师,成为一名造船工匠学徒。

    和其他师兄弟一样,往后十几年的时间里,他都是边努力地学习手艺,边干着各种又苦又累的杂活过来的。

    传统方法建造一艘中型渔型大约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数百道的工序。他就花了整整十几年的时间学习这几百道工序。

    最基本的磨板磨得不好他就天天磨;设计作的一般,他几乎把附近海岸线上大大小小的船都画了遍设计图;模型作的不好,他就一个一个的作,以至他家好些年都不用担心没孩子的玩具或者柴火。

    一学就学到二十四岁,他开始自己建造渔船,并于二十五岁那年下水并获得人们的认可。自那起他就成了名专业的造船匠,仔细一算至今已经超过五十年。

    苏武听着听着忍不住流汗。

    “房子,我要船的不大,顶多八到十二米。载重一千斤就行。张海平这样的大师级造船匠就别惊动他了吧。”

    房为民呵呵一笑,“这个自然,我当然不会去打扰张爷爷,而是准备找他的儿子。”

    苏武依然忍不住侧目,“他儿子也至少五十多岁,怎么也是个老造船匠,也会接我们这种小船订单?”

    “应该会的。”房为民沉默了会,“现代的机械造船又快又好,实际上张伯他们这些传统手工匠已经很难接到订单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