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多么辉煌的历史,都无法经得起时间的冲刷。

  随着海湾战争结束联军撤出伊拉克,中东各个产油国加大原油供给,疯狂的产量供给在短短一年急剧冲击原油价格,原油有暴涨开始走出了暴跌模式,从最高二十二美元一桶下跌到了十一美元一桶。

  加之曰本经济泡沫破灭引发的亚洲经济动荡,苏联分裂导致的石油公司产能扩大,原油像是瀑布一样根本就没人能够猜到会下跌到什么地步。

  物价下跌,谁都赚不到钱。

  在经济传到机制下,散货轮和大型货轮运费跟着同步暴跌,波罗的海指数也跟着下跌了百分之六十。

  屋漏偏逢连夜雨。

  欧洲货币危机导致欧洲经济动荡不安,汽车销量锐减、工业设备销量锐减,各行各业都凸显出巨大的行业危机。

  铜矿、铁矿等大宗资源,也因此几乎下跌了一半。

  这一跌,就跌出了问题。

  两年前,鹭岛造船厂承接了英美联合矿业集团十三条五千吨散货轮。

  价值,一亿八千万美元。

  可在半年前完工交付的时候,英美联合的船东却选择了弃船违约。

  因为,船舶的建造,按照行业规矩一般预收百分之二十定金,但由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和货运费用快速降低,成品船的价格也跟着同步走低。

  低到如果按照市场价格,只需要原来的百分之五十就可以再定做一艘船。

  而原本的产能扩产,在价格暴跌中,英美联合也只能选择停工来降低投入成本,完全不需要再增加新的船舶来进行运输。

  也就是说,船东如果原价购买预先定制的船舶,将会直接产生百分之三十的亏损,并且,得到的船却排不上任何用途

  所以,英美联合矿业公司选择了弃船。

  这一弃船,对于鹭岛造船厂而言,简直是一个巨大噩梦。

  和大多数企业一样,鹭岛造船厂建造这十三艘散货轮,大部分资金都是朝银行贷的款。

  船东一弃船,就等于这些货运全砸到了造船厂自己手里。

  加上航运市场的持续低迷,哪怕是又过去了半年,鹭岛造船厂也没有把这些船给卖出。

  卖不出船,就换不了银行的钱。

  资不抵债下,鹭岛造船厂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等着破产。-->>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