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锦绣文学)www.580bk.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明的边防军队,其实原本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体制。

    太祖皇帝建国之后,对于北元的残余势力十分警惕,因此,不仅多次派兵肃清边境,追击蒙古各部,而且还设计了一套以屯田为基础的边境镇守军队。

    这种屯田不是简单的让军队去耕种,而是混合了放牧,耕田,巡逻为一体的新型方式。

    这套体制有两个基本的支撑点,即镇守地方的军户世代相传,以及洪武时控制的广大草场。

    那个时候,在宣府和大同往北,上千里的范围内,都属于大明的领土。

    因为当地的军户世代以此为家,所以屯田和草场,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赖以生计的产业。

    在敌人入侵的时候,他们也不仅仅是作为军队在保护边境,更是在保护自己生活的家园,自然军心稳固,战力十足。

    与此同时,太祖皇帝册封了十三塞王,给予了极大的自主权,以保护边境的安全。

    同样的道理,因为是自己的封地,所以塞王们会好好经营,保护当地的繁荣,严防外敌的入侵。

    所以在洪武时代,个个塞王对于军队的操练,屯田,放牧都十分的尽心尽力。

    在这种体制下,朝廷其实不用耗费太大的精力和财力,就能够保持边军的战力持续强盛。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

    这种体制最大的缺点,就在于边军在军屯,放牧,中盐法的相互辅助下,几乎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不依赖于中央朝廷。

    这是太祖皇帝留下的唯一漏洞。

    既然不依赖于中央朝廷,那么也就意味着中央朝廷对于边军的控制力直线下降。

    尤其是在各大塞王具备军事,民政等各项重要权力的情况下,一旦放任他们经营数十年,乃至两三代,边境自然是稳固。

    但是这些塞王们,成为完全不受朝廷控制的封国,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所以事实上,建文皇帝的削藩并不能说是错误的行为,换了任何一个人登上皇位,都不可能对这种风险熟视无睹。

    只不过建文的方向虽然没有错,但是他的政治能力确实不行-->>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