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大帝书阁)www.bbqs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很多老百姓的认知当中,天子宝玺,就是所谓的御玺,就是放在皇帝案头,随取随用的印信。

    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御玺,无论是保存还是使用,都有着严格的规制。

    在朝廷的正式规制当中,御玺称之为御宝,共有十七枚,分别用于不同的场景下。

    通常情况下,宫中有专门的司宝女官,负责御宝的日常保存,但是,司宝女官仅负责保存,并无取用的权力。

    真正有用宝权力的,是外尚宝司,和内宫当中的尚宝监不同,外尚宝司,是正经的朝廷衙门,其中的官员也是朝廷命官。

    圣旨在下发的过程当中,如果是一些日常循例的政务,譬如说一些诰敕文书,像是吏部京察的公文,兵部武选的贴黄簿,户部的核算公文,在得到皇帝朱批之后,会返回各衙门。

    各衙门重新整理好之后,带着有皇帝朱批的奏疏,到尚宝司申请用宝。

    尚宝司在确认朱批之后,书写揭帖,入宫至尚宝监,尚宝太监拿到揭帖之后,赴御前请旨,得旨意后,至司宝女官处,取出对应应当使用的御宝。

    随后,尚宝太监奉御宝至奉天门外,交给尚宝卿,由尚宝卿在已经写好的圣旨上用宝,每次取用,尚宝司需编制勘合,分书两份,一份留尚宝司内,一份交由尚宝监保存,以备查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重要的,其实并不是落于纸面上的那枚玺印,而是在这用宝的整个流程当中,从皇帝朱批开始,到尚宝司揭帖,准用旨意,用宝勘合这一系列的用宝痕迹和参与其中的官员,女官,内宦。

    这也正是皇帝中旨的效力会大打折扣的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中旨是由皇帝所写,然后直接命尚宝监取用御宝,整个过程当中,外尚宝司不曾参与,自然,也没有留存的朱批,揭帖,勘合等物。

    没有这些,说句不该说的,事实上就难以核证圣旨的真伪,毕竟,伪造玺印虽然困难,但是如果有专精此道之辈,也并非没有可能。

    所以说,通常情况下,如果皇帝下的是中旨,或者是紧急状况下,来不及走这么流程,那么为了证明圣旨的真实性,会有其他的佐证之物,例如王命旗牌,走马符牌,调兵勘合等物。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