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镇秋神情异常严肃,喝令道:“敲响警钟,举烽火!”

  ‘当!当!当!’城头上警钟声大作,正在城下休息的三千士兵纷纷起身,拿起弓箭和兵器向城头奔来,城墙上的烽燧点燃了烽火,三道狼烟直冲天际,向南面发出了突厥大军到来的消息。

  这是敌军到来后的最后一次警报,但如果在烽燧熄灭后再次点燃,则就是告诉南方,紫河关失守了。

  虽然从突厥王廷南下马邑郡要比到虎谷关近得多,但突厥大军启程就晚了三天,加上路上行军速度不快,他们带着数百万头牛羊南下,足足比东线突厥军晚了四天抵达隋境,又行军两天才抵达紫河。

  在一杆高达三丈的金狼头大旗下,突厥处罗可汗冷冷注视着十几里外的紫河长城,他用马鞭一指,回头不满地问道:“那座城墙一直就在吗?”

  旁边的柱国康鞘利连忙上前道:“启禀可汗,这应该是隋军新建的城墙,原来的城墙已经被刘武周拆毁。

  处罗可汗哼了一声,“螳臂也想挡车,让我们的铁蹄将他们踏为齑粉吧!”

  康鞘利上前道:“卑职愿为前锋,攻下紫河长城!”

  处罗可汗点点头,“我给你三万军队,天黑之前拿下关城!”

  “遵令!”

  康鞘利接过令箭去领兵了,这时,突厥大军震天动地的鼓声敲响了,整个大地就仿佛颤抖起来。

  这次突厥大军南下携带了大量辎重,包括几百架攻城梯,这是突厥计划去年秋天进攻北隋而做的战争准备,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康鞘利从突厥和铁勒各部中抽调了三万大军,迅速组成了攻城先锋,在一阵又一阵战鼓声的激励下,三万大军扛着一百架攻城梯向长城城关如海潮一般涌去。

  突厥大军进攻十分讲究气势,他们并不太在意生死,战死沙场对士兵们来说是一种幸运,这也和突厥人的寿命较短有直接关系,大部分普通突厥人都活不到四十岁,所以能死在战场上也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之一,这能给他们的子孙带去极大的荣誉。

  但突厥人又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他们士气容易被鼓动,但也容易消退,一旦士气消退,那种视死如归的荣誉感便荡然无存了,士兵们就开始畏惧死亡,开始担心妻儿成为别人的财产,便不愿再死战,一旦这种畏惧形成共识,大军就会溃败了。

  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视死为荣-->>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