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电视回放画面中看到第一架飞机撞向世贸中心时完全不敢相信,到第二架飞机撞机时,我恐惧的全身发抖,怕灾难会危及家人,所以我整整一周建议家人朋友不要外出,直到联邦政府解除恐怖袭击警报。△,”

  面对着话筒和摄像机镜头,杜克一脸沉重和悲痛,当记者问及到撞毁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客机时,他又说道,“毫无疑问,飞机上的乘客都是英雄,他们救了全世界,避免了另一场想像不到的恐怖事件发生。”

  最后,杜克说道,“上帝会保佑美利坚。”

  除了表明态度和立场外,杜克还捐出了500万美元,捐款同样是一门学问,尤其是这种涉及政治事件的捐款,也不是随便扔出几千万乃至上亿美元,全美的公众就会把你当成英雄的。

  选在这时候出风头,那纯粹是脑袋进水的蠢货。

  这是好莱坞露天大剧场,洛杉矶与纽约在同步举行悼念活动,好莱坞的明星名流们当然是这种活动的主角,就在杜克旁边,哈里森?福特也在接受采访。

  “世界在改变,我们的行为也应该改变。”

  这位印第安纳琼斯博士向来是参与政治的积极分子,也是好莱坞大美利坚主义的代表人物。

  不过,世界确实在改变,好莱坞也在改变。

  好莱坞电影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小人物拯救全世界,换另一种说法那就是个人英雄主义。

  “911事件”给美国人的政治经济生活都带来巨大影响,娱乐业自然也无可避免,处于世界电影、娱乐领导地位的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将更加盛行,公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需要英雄。哪怕只是虚幻的英雄。

  超级英雄会比以前更加受到欢迎。

  另一个变化,将是娱乐市场的美国制造。

  众所周知,北美电影电视市场基本是绝缘体,北美观众对于非北美制作向来不怎么感冒,从这次事件之后,这个市场将会更加封闭。外来品想要取得成功的难度更大,娱乐界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选择会更倾向于“美国制造”。

  过去,能在全世界火热的一些欧洲电影,在北美就备受冷遇,以后这种情况将更加严重。

  当然,这些对杜克的影响不会很大,他是一个好莱坞导演,事业的根基就在北美,加上有曾经模糊的记忆。绝对不会脑残到去拍摄或者参与欧洲电影。

  不说其他,就是英式黑色喜剧-->>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