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气转码阅读APP www.naiqi.app,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坐在相府厅堂东墙下的是隶属于太常的议郎、博士们,他们多是来自三辅地区的贤良,或者郡国的文学高第。

    这其中便有一位头戴儒冠,身材较矮的儒生,三十余岁年纪,坐定后取出了简牍和笔墨,放置在膝上。

    这个名叫“桓宽”的汝南文学,他并非负责会议记录的太史,但每逢重要集议,都会将双方的言语加以记述。

    几年前的盐铁会议,正是桓宽将会上贤良文学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的相互诘问记录下来,称之为《盐铁论》,在儒生间散播传抄。

    虽然哪怕桑弘羊都倒台了,大将军霍光却食言,除了取消酒专卖外,对盐铁等政策竟未有丝毫改动。但通过那场大战,天下的贤良文学们还是拧成了一股绳,他们留在了长安,咸聚阙庭,舒《六艺》之风,论太平之原。

    而现在,战斗又要打响了。

    “次公待会要出言么?”

    在桓宽旁边的是来自九江郡的文学祝生,他有吴楚之人的脾性,曾在盐铁会议里发愤懑,刺讥公卿,介然直而不挠,可谓不畏强御。

    桓宽没有直接答应:“我先听着记着,汝等先与之争辩。”

    祝生颔首:“善,此番若任弘封侯,以西域之事而位列尊贵,国中定会像孝武之世一样,争相往赴西域,言外国利害,为了封侯而妄开边衅。”

    二十多年前,李广利征大宛太过惨烈了,士卒回还玉门者不过十分三四,许多人埋骨异域,府库也为之空虚,而最终又转嫁到地方郡县头上,官吏为了媚上而横征暴敛,导致武帝末年盗贼并起,天下大乱。

    所以贤良文学们认为,战争是导致天下乱象的罪魁祸首。

    对此,贤良文学们在盐铁会议里便与桑弘羊为首的功利大夫们争辩过。

    桑弘羊竟认为当年孝武攻打大宛无错,因为一旦罢兵,等同于放弃西域,西域诸邦将附从于匈奴,匈奴复强,战争就不是在西域打,而是在朔方云中打了。

    但贤良文学却认为这是歪理,不过是徼一时之权,不考虑长远。汉使们在皇帝面前大谈大宛的汗血天马,安息的真玉大鸟,让孝武皇帝动了心,如此才会兴师远征。

    他们不学兵法都知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