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大兄……”

“考虑好了?”原本低头不知沉思着什么的糜竺抬起头来,看着同样沉默许久的甄姜,目光立时灼灼。

甄姜表情依然很淡定,哪怕在场中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

虽然此事本该是甄姜私人决议,但朱并的募帖却是走的官方路子,糜竺事前还得先和大家商量好结果。

所以他一方面通知了甄姜、吴耎他们,另一方面又将地点依然定在了县衙,还将郭老、诸位族长、军方代表的方超等人都请了过来,当着众人的面宣读了朱并那加了徐州刺史印信的令帖。

在甄姜他们尚未赶至之前,县衙里面便经过了一番讨论。

当然计较下来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商议的,朱并毕竟是徐州刺史,也是在此时徐州与中央无法及时联结的情况下,最适合将徐州各郡并联成一块的核心人物。

于情于理,统归一句话:他的话,大家得要听。

当然有人自然便有疑虑:“朱刺史要召甄姑娘过去,这本是在情理之中,但如今朐县在休养生息之际,虽然徐州三方已断一支,却难保另外两边人马不‘慕名而来’,到时又该如何?”

郭老当时便嗤笑道:“前边才收到朝廷旨意,着各地方郡县配合,征调兵马、粮草以慰讨贼大军。这便是诸君期待已久的朝廷消息,难道不是一件好消息?

“再者,黄巾兵力总共也就那么些许,琅琊、彭城也不都是些泥捏的人,未必还分得出兵来对付咱们;相比之下,反倒是东海本地匪患未绝。

“但老朽也早听甄姑娘说起,朐县附近山头上最大的山贼,黑风寨也已经被她一人扫尽。可以想见,随着朝廷大军征战过来,往后咱们便是求着那些黄巾贼过来,恐怕也没人来了。

“所以,诸君还在担心什么呢?莫非还担心等到甄姑娘走了以后,咱们那么多经历黄巾围城仍然挺立下来的老兵们,修生养息之后连一些小股的匪患都抵挡不住了么?”

这番颇有些离经叛道的话大概也只有郭老能、也敢说得出来了,大汉讲究以孝治天下,而对于上了年纪的普通老人,都是尊崇有加,何况郭老这样于地方有教化立德之功的,在场更是没有一个有资格教他。

所以众人也只能当做没有听出来,只是将那些反向激励的言语吸收-->>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