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司令部发来的电文很简单,上面只说了一句话“目标大林镇,占领它、守住他!”

  大林县位于通辽市的东面,距离通辽市一百二十四公里,离曰军占领的辽源二百一十五,交通便利,一条铁路正好穿过大林县城的正中央,司令部的命令就是要控制这条铁路,坚守到装甲第三师的到来。

  诚然,东北平原这么大,第七战区那有限的兵力自然不可能把五十万曰军全部包围起来,但是只要控制了曰军的铁路,曰军就会像断了一条腿的瘸子,逃跑的速度大为降低,这也就给了第七战区更多杀伤曰军有声力量的时间和机会。

  苏童深知,一个处在战争中的国家最根本的东西不是军事、也不是科技,而是人口,只要有了人才有打下去的本钱和希望,而曰本缺的恰恰就是人口。

  苏童记得在后世的二战,曰本的总人口是七千零六十三万人,其中役龄男子一千六百九十三万,可供征兵的人数占役龄男子的百分之五十六点二,达到一千万人,当时曰军的总兵力是一百零八点四万;经过一九四二年的全面动员后,一九四五年曰本战败前,役龄男子数目是一千七百七十九万。

  到了二战末期,曰本兵员几近枯竭,连四十五岁的中年人都被曰本政斧征召进了军队,农村的男丁更是几乎全部抽光。

  当时有一则报道是这么写的,战争后期,有一名瘸了一条腿的曰军军官带着同队阵亡士兵的骨灰盒回到这名士兵的家乡,当天晚上被这名战友的遗孀留宿在家里,半夜里这名战友的遗孀摸到了这名军官的屋子里请求‘安慰’,这名军官也同意了,后来消息传出,全村一百多名青壮年妇女全部涌入了这名士兵的家里也请求‘安慰’,这名瘸了腿的士兵足足花了半个月才把这一百多名饥渴的妇女‘安抚’完毕,由此可见当时曰本青壮年男子缺乏的程度。(这可不是阿顶瞎编,有史料记载的)现在虽然还是战争初期,但苏童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尽量的消耗曰本人的兵源,最大程度的消耗曰本的战争潜力。

  只要空降团守住了大林这条铁路,那么曰军就只有通过汽车甚至是两条腿走回辽源,在一览无垠的平原上,第七战区的飞机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杀伤曰军。

  大林县是曰军的一个物资中转站,还有一个小车站,车站里储备了一大批的军事物资。但是狂妄的曰军在这里只是布置了一个守备大队一千多人的兵力,负责人是一名叫做佐佐木的中佐。

  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