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对于1998年的中国老百姓来说,属于绝对的高消费行为。每小时需要8块钱网费和4块钱电话费,相比起此时的全国平均月薪,如果一天上网10小时,一个星期基本上就把工资给花光了。

    此时国内大部分的网吧,都是无法链接互联网的,顶多只能连局域网打《魔兽2》和《红警2》。

    可以上网的网吧,每小时收费至少在18元以上!

    但是,这依旧无法阻挡网络的魅力。许多大学生省吃俭用一个月,跑去网吧泡几个小时,那滋味比做大保健还舒坦。

    搜狐网成功融资600万美元,张朝扬从一个草根摇身变成千万富翁的新闻,瞬间引发全社会的热议。好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互联网,根本不知道那玩意儿能干啥,但吹牛的时候却侃得口若悬河。

    张朝扬成了互联网创业英雄,也被许多年轻人视为偶像。

    就连丁明,都被多家报纸采访,因其辍学创业的举动,被好事媒体誉为“中国版比尔盖茨”。

    宋维扬对搜狐网的投资,也被媒体津津乐道,人们各种猜测宋维扬占了多少股份,且猜测宋维扬的身家又增长了多少。

    同时,中国有无数年轻人,把他们的目光投向网络。有些是寻找赚钱的机会,但大部分都只是想接触互联网,上网变成非常高端且时髦的娱乐项目。

    中国的网民数量,因为媒体对搜狐网的报道,居然来了一次疯狂激增。

    网民数量增加,电脑数量不够,网吧就成了赚钱的生意。

    一个名叫王跃胜的晋省人,曾经的梦想是上大学。他参加过三次高考,却没有拿到任何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补习期间,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只有15只下蛋母鸡。

    于是,王跃胜选择去挖煤,之后借了200块钱做水泥预制件,再然后又偷偷的卖油料。直至1992年,政府终于允许私人经营加油站,此时王跃胜的油库已经有800吨的储量,到了1997年,他名下已经有12家加油站。

    今天春天,王跃胜来到京城,最初目的只是想招聘几个名校大学生。但名校就是名校,怎么可能跑去加油站干活?人家的选择方向依次是:出国留学、进外企或名企、当公务员、进大型国企,连锁加油站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

    招不到名校大学生的王跃胜,居然在中关村的一家网吧里,发-->>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