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闱临近,李凤梧一心在听雪院内看书,若有疑问不懂的地方,必然是要去找周必大解惑,若是周必大有事,李凤梧便毫不犹豫的去找陈俊卿和蒋芾。

    这两位也是才华卓然之辈,为自己解惑倒是绰绰有余,且有叔公张浚提点过,陈俊卿和蒋芾对李凤梧的印象也好了许多。

    隆兴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南朝朝堂终于发出了震惊朝野的人事变动。

    官家降旨,大宋魏国公、枢密使张浚去枢密使一职,授少师、保信军节度使、出判福州,张浚辞新命,恳求致仕,于是改授闲职醴泉观使。

    同一时间,官家接连下旨。

    参知政事、金紫光禄大夫洪适拜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权兼枢密院使。

    户部侍郎兼枢密都承旨钱端礼去职户部侍郎,任知枢密都承旨,赐同进士出身,迁参知政事。

    兵部右侍郎汤硕升任兵部尚书。

    龙大渊、曾觌除知合门事。

    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陈伸去职,改知信州。

    一连串的人事变动震惊朝野,虽然这都是受承事郎李凤梧殴打国子监祭酒陈伸一案的牵连,但这其中的意味让人揣摩至深。

    谁都没有料到,官家竟然从东府之中提了一位官员担任枢密使,而不是在陈俊卿和蒋芾中的两位中选一位升职任用。

    以洪适一贯的作风和资质,确实能担任枢密使,但此人素来倨傲,之前担任参知政事,名义上的副相公,却和左相陈康伯、右相史浩不对付,既没有谄媚奉承,也不冷眼作对。

    汤思退上台以后,相处得也不甚好,如今却忽然成了右相兼职枢密使,顿时成了大宋另一位权倾天下的宰执人物。

    和这相比,钱端礼升任参知政事便要乏味得多。

    而兵部右侍郎汤硕升任兵部尚书,怎么看都像是官家因为提拨了洪适来和汤思退作对后的弥补心理,毕竟汤硕是汤思退的儿子。

    与这些人事变动同样让人揣摩的,还有官家对大皇子赵愭的旨意。

    永兴军节度使、少保、开府仪同三司邓王赵愭,去开府仪同三司一衔。

    原本邓王赵愭是少保、开府仪同三司、永兴军节度使,庆王赵恺是雄武军节度使,恭王赵惇镇洮军节度使。

    从这-->>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