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实行了分红股份制以后,南湾人的凝聚力空前高涨,仿佛人人都成了企业的主人。

从以前的我为老板干变成了我为自己干,这就形成了干劲冲天的局面,无论产品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零一七年集团的科研经费高达八百八十亿,那些科研人员只要有想法就打报告申请,几乎都会被批准。

从汽车到半导体领域上马的科研项目达到了过千项。

这些项目只要有几十分之一能出成果就是个了不起不局面。

只要在科技上占领高地,集团的发展就无须担心。

南湾集团正因为所有的产品都属于高附加值产品,而且很多产品对军方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也没有去产能的负担。

国家推动的低级产品海外转移也没南湾什么事儿。

反倒是峰凤服装集团属于去产能的行列。

栾建设听从万峰的建议,由李明泽牵头把服装厂办到巢县去了。

在巢县的新义州办了一个规模非常大的分厂,里面招收的工人全部来自巢县。

巢县人由于和华国体制相近,实行全民纯义务教育,因此工人的素质不低于华国人。

但是人工却仅仅有华国四分之一左右。

生产出的产品从新义州再回到国内,进入国内市场或者外销。

当然这和万峰没多大关系,峰凤服装厂除了名字还和他有点关系外,其它的已经没有一点联系了。

与集团员工干劲冲天比起来,某人在二零一七年就过得非常滋润了。

二零一七年对万峰来说是平平淡淡的一年,这一年他的主要工作就像一个小学教师一样,每逢需要自己解决的事情他都会交给儿子处理。

自己只是在一边看着,等儿子处理完事情,他才指出其中不对或者是不合适的地方。

经过一年多的言传身教,集团的很多中等以下的事情万重洋已经会正确的处理了。

万重洋的性格是很少说话心思缜密,每件事儿都在脑子里过几遍才做出决定。

这性格像极了张璇。

有时万峰都恍惚的以为他是张璇生的。

栾凤为此非常的气恼,为毛自己亲生的儿子却像了张璇?

张璇也反唇相讥,她的女儿还像栾凤呢。

张璇没有胡说八道,万雨从入伍以后就等于泥牛入海了,没有了半点-->>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