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敲打了杨士和蹇义,接着又拿了太子一系的不少官员,朱棣的行事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杨士和蹇义的诏狱一日游,让大家认为朱棣是色厉内荏,年纪大了手软了。

  可当东厂大规模的抓捕官员后,整个北平城都静悄悄的,一时间关于朱棣老了的密议再也没有了。

  雄狮老了还是雄狮,并不是蝼蚁可以挑衅的。

  随后关于朱高炽请罪,朱棣只是轻飘飘的让他回去的消息也出来了,让那些蠢蠢欲动的人都消停了。

  谁知道这是不是朱棣在放长线钓大鱼,要是碰到风口浪尖的时候,现在跳的凶的都得倒霉。

  不过托大明新领土过多的福气,朱棣现在很少杀人,大多是赶到那些‘不毛之地’去,充实当地的汉人数量。

  于是催生出了一个笑话:以往去太子那里禀告政事的差事,如今变成了烫手的山芋,以前人人争先,如今是人人装傻。

  而方醒出现在东厂去抓捕的队伍,成了第二个焦点。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杨荣这次没有被波及,这和他的性格有关系――机敏。

  金幼孜同样是逃过一劫,所以看到杨士默然后,说道:“陛下对兴和伯多有看顾,这是要专一吧,让他坚定立场。”

  杨荣点点头道:“是这样,本官也是这般想的,只是……以后多事了。”

  金幼孜嗯了一声,低声道:“其实这也是方醒自作自受,若不是他的科学,太孙的处境怎会如此尴尬?所以陛下逼着他和太孙绑在一起,这是因果,有因方有果。”

  杨荣纠结的道:“此事会延绵不绝,内耗啊!”

  杨士一直在静静的,此时却突然出声道:“即便是内耗,那也是儒学因为不满而发起的内耗。”

  杨荣和金幼孜相对苦笑。

  儒学纵横千年,何曾遇到过对手?

  开始时大家对科学的态度是玩闹,可等发现百姓们都开始笨拙的学习这个科学时,有心人发现不对了。

  “这是在刨根!”

  金幼孜毫不讳言的道:“那是咱们的根,根都没有了,咱们还有什么面目立于朝堂之?”

  杨荣无语,杨士却冷笑道:“既得利益者,兴和伯这个词用的不错,把这些嘴脸描述的栩栩如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