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被这个消息气坏了身体,从1924年起就领导联合政府的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居然在29年10月3日突发心脏病一命呜呼了。

    而失去了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这位政治家的德国政坛。就开始陷入了动荡。从1929年10月3日到1931年初,德国就举行了2次大选,威廉.马克思、赫尔曼.穆勒和海因里希.布吕宁先后出任总理(都是很不稳定的联合政府),不过面对越来越糟糕的局势——就在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去世的当月,华尔街股市突然崩盘,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无论谁上台都无济于事。

    到了1931年1月,海因里希.布吕宁因为无力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失业和经济衰退问题。遭到了纳粹党、布尔什维克和社民党联合提出的不信任案的打击。因为在不信任案的表决中没有过关,布吕宁只得请求兴登堡总统下令解散议会举行大选。

    “库尔特,不会有1918的。”赫斯曼笑了起来。他的心情其实不错,因为目前德国的经济表现虽然糟糕,但是比历史上的1931年不知道要强多少。截止1930年底,失业人数还没有超过250万。工业生产总值因为有苏联订单、日本订单、意大利订单的支撑,只比1928年最繁荣的时期下降了约22%。而且,原来的基数比起历史上也要高出许多。

    不过在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还有表现比德国更好的国家存在。

    赫斯曼笑道:“德国人民现在有更好的选择,意大利就是个好榜样,我们的波罗的共和国也很不错,连波兰都还过得去。”

    他说的这三个国家都是所谓的“法西斯国家”。波罗的共和国自成立之日起,就由奉行国家社会主义的波罗的德意志民族党一党统治,受惠于苏德合作,该国经济一直保持增长。哪怕遭遇大萧条,也能够依靠政府投资和充当苏联的贸易窗口而维持一个低速增长。

    而波兰在1926年5月也发生了一场“法西斯政变”,下野三年的波兰国父毕苏斯基上台建立了一个不是很独裁的独裁政权。将波兰从经济混乱、恶性通胀和社会动荡中拯救了出来。即便在大萧条期间,波兰经济也能勉强维持,比英美法德这些经济强国要好得多。

    “是啊,我们也应该有个墨索里尼或是毕苏斯基,”施莱彻尔有些感慨,又有些无奈。“那样德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萎靡了……路德维希,你真的认为我们有必要在大选结果出来后把政权-->>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