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普拉特.惠特尼公司在1925年拿出了类似的产品R-1340黄蜂发动机。而那时普拉特.惠特尼公司才刚刚成立,只有区区20名员工而已,根本不能和BMW相比。

    赫斯曼希望BMW能抢在普拉特.惠特尼之前拿出产品,这样就能取得星型发动机的专利。

    “就这样吧,”赫斯曼将斯图登特给他的文件夹放进了一个手提包。“我把它带走没有问题吧?”

    “没有关系,我这里还有。”斯图登特说。“而且给你的那份不过是简介,详细资料还有很多,还有样品。”

    赫斯曼说:“那些都送去BMW公司吧。”

    “那么我们要不要招标一款相同马力的直列式发动机?”斯图登特问。

    “暂时用不着,”赫斯曼摇摇头,“经费有限,得省点花。等到我们和俄国人的合作开始产生大量现金流时,再搞直列式发动机的开发也不迟。”

    相比星型发动机,直列式发动机的运用还算比较广泛,可以运用到汽车上面。所以赫斯曼暂时不打算资助直列式发动机的研制,而是想让德国的汽车公司和机械公司自己去搞。

    毕竟和苏俄的合作是需要很大投入的。因为俄国人可以拿出来和德国交换的商品,主要还是石油。俄国人可以拿出的是原油而不是成品油,这就需要德国建立起相应的石油加工和销售产业。

    而要做到这一点,工业促进委员会少不了要向巴斯夫公司和拜耳公司提供大量的贷款。

    此外,石油战略储备设施,现在也要开始建设了。

    根据赫斯曼的计划,未来的战争将会极度依赖石油,因此德国必须要在战争爆发前至少储备2000万吨原油——可以至少维持2年战争的消耗。

    如此之大的战略石油储备规模,不仅需要大量的储备设施,而且也不可能在战争爆发前的几年内储备完成——等到元首上台,英美法苏都会提高警惕,当然不会敞开了卖石油给德国了!因此,储备石油只能从20年代开始,而且要细水长流,每年储备个一二百万吨,等到二战开始前也就准备得差不多了。

    除了储备石油,煤变油的研究和投资也已经秘密提出来了。赫斯曼希望在1939年前,德国能够形成年产500万吨的合成燃油能力。这当然也涉及到了巨额的投资——不仅要投资合成燃料工厂,而且还需要投资煤矿。在必要的时候-->>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