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吕后猛地握住了双拳,过了片刻,忽然松开了手,别过头,不去看刘盈,缓缓说道:“我不再理会这些事了。”

    刘盈惊喜的抬起头来,“多谢阿母!!”

    刘长送走了刘盈,转过身来,却看到阿母正抬起头来,透过窗户,呆滞的看着远方,此刻的阿母,发丝里的灰白更多了,脸上冒出了皱纹,在风的吹动下,夹杂着灰白的头发飘荡着,在从窗户投射进来的阳光的照耀下,那种灰白更加的明显,竟有些凄凉。

    “阿母?你在看什么呢?”

    “家...我已许久不曾回家了。”

    “阿母的家在哪里?”

    “曾经是在单父县....”

    吕后忽然意识到有人抓着自己的肩膀,她转过头来,却看到刘长正跪坐在她的身旁,不知不觉之中,这竖子的个头已经与她一般高,刘长浑身都洋溢在阳光之下,笑着问道:“那里是不是很好玩?”

    “不记得了...只记得门是赤色的,左侧有谷仓,围着栅栏,养了一条黑狗,四五年便死了..有石阶...我兄长在廊间挂了个绳索,让我荡着玩...”

    母子两人依偎在一起,刘长第一次没有被吕后搂在怀里,却是让吕后背靠着自己,喃喃的讲述着过往。

    偌大的椒房殿内,并没有太后与唐王,只有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

    ........

    刘盈的诏令不再被送往椒房殿,而宫中近侍的调动权力也是逐渐落在了皇后的手里,吕后就如她所说的那样,不再理会这些事了,平日里,她便在椒房殿内读书,刘长时不时从天禄阁内取一些书拿给她,吕后读书,范围很广,无论是什么学派的,她都会读,有些时候,也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所有的著作里,吕后对《韩非子》的评价是最高的。

    “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事非...这是非常了不起的,长啊,你要多学!诸学派之中,唯韩子治国最能!”

    刘长便拍打着自己的胸口,傲然的说道:“阿母,你也不看看韩子是谁的师伯,治国的本事当然不会差!”

    马车从皇宫之内行驶而出,在温暖的阳光下,刘长喋喋不休的说着话。

    吕后也坐在车上,这让驾车的栾布格外拘束,低着头,一言不发。>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