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就扩充到了万人左右(其中明教徒大约有五千余人)。

    不过从临安城里招募来的士兵,多少都沾了小市民的习气。不狠狠的调教上一段时间,是没有办法和两淮子弟和北地汉人相比的。用来壮壮声势还行,真拉出打硬仗可就不成了。

    除了投军的流民和明教徒,还有一些流落在临安的士人也跑来陈德兴这里碰运气——虽然江南士大夫这个大团体是拥护大宋的。但总有一些背景不深,学问又差强人意,屡屡应试不第的失意书生。

    这些人要么就去投靠高官巨商充当门客。要么就混迹临安谋个书生能做的差事或做些小买卖。

    只是这些士子的心思都大,都以为自己是姜子牙是诸葛亮。如何愿意在社会中下层蹉跎一生?看到陈德兴在临安城做出如此事业,也不管什么逆不逆贼的就来投靠碰运气了。

    而陈德兴对于这些失意士人。也尽可能的予以拉拢,也不管对方是什么文士、武士的,他的集团现在是文弱武强。能打的武夫车载斗量,能舞文弄墨的文人却寥寥无几。

    此刻,陈德兴就在一间岳飞曾经使用过的书房里面,和赵复、陈淮清一道,亲切的接见十几位前来投效的文士。还煞有介事的向这些自以为是诸葛亮的文士们问计。

    其实他早就拿定了主意,在临安、庆元搜刮一些钱财,然后再从临安、庆元、沙洲三地裹挟上十几万二十万百姓,打起北伐抗蒙的招牌东渡高丽、辽东去开创基业。临安这里,就让他的老爹和一帮文官勾心斗角吧!

    所以任凭一般文士如何鼓吹“魏武挟献帝”的典故,陈德兴也丝毫不为所动——这些文士只知道曹操,却没有看到董卓、李傕是怎么挂掉的!

    更没有看到理宗赵昀的还不是汉献帝——因为陈德兴并没有抓到赵昀!即便在陈德兴攻入朝天门的时候,赵昀手中还有六七千人马,其中包括一千五百战斗力颇强的殿前诸班直!

    另外,王坚、王炎父子手中也有一千多个四川带来的亲兵,还有四五千三衙军被他们抓在手中!

    也就是说,即便在陈德兴最嚣张的时候,在临安还有超过一万军队忠于大宋,其中能战的不下两千五百!

    而这几日,在陈德兴加紧扩军的同时。刚刚执掌大权的贾似道也在拼了老命的抓武装。

    先是让王坚当了同签枢密院事兼临安镇抚使,从封桩库中拨出10万贯-->>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