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不久前光临过的证据――之所以选择在农历九月才登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避开每年八月十五前后都会来的台风和风暴潮灾害。

    港湾内部相当的开阔,靠近海水的地方都是大片的红树林,滩涂纵横,各式各样的水鸟在天空中起落盘旋。水质不清,明显看得出泥底。岸边平坦,稍有起伏。出乎意料,望远镜里没有任何渔船的身影――这有点不对劲嘛……

    “这鬼地方真荒凉!”已经有人感慨起来了。

    “这就是执委会说的已经开发成熟的县?那开发不成熟的地方不都是原始森林了?”

    北炜不悦的瞥了一下说话的人――退伍当群众久了连基本的军人纪律都忘记得差不多了。

    博铺这个地方虽然号称进出海南的要津,但是长久以来海盗每次寇略琼北往往视此为捷径。久而久之,除了少量捕鱼的疍民为了捕鱼而散居此地外,一直到康熙年间还是荒凉不堪。当时的临高县令樊庶到此地视察,感叹之余还赋诗一首来描写此地的环境:

    匹马频行历海滨,

    荒烟深处旧关津;

    白波满目儋澄界,

    黄笠遮头疍灶人;

    三尺矮檐防飓母,

    一拳小石祀龙神

    ……

    “关舵机!测量水深。”

    他们手里有完备的博铺港湾水文资料,根据水文资料,河口港湾的水深从2米到10米不等,不过现在是17世纪。400年的泥沙淤积河道变化会有很大的误差。

    汽艇开始缓慢的划行,李军竖起了一面武警钢制防暴盾牌,掩护着水文工作人员放铅绳。

    北炜清楚,此时的汽艇变成了一个很好的靶子,在开阔的水面上一无遮拦。他倒不怕谁来射一箭,反正那种粗糙的铁箭头是射不穿防刺服和头盔的,但是要是对方有一门小炮藏在岸边的草丛里,50米外打来一顿铁砂铅子是肯定会出现伤亡。

    军事组的人都持枪在手,子弹上膛,监视着周边的每个角落。

    正在此时,烽火台上,一个身影也在那里观察着海湾里的小艇。

    此人头戴一顶生了一层厚厚黄锈的碗口铁盔,身穿霉烂不堪的皮甲――还是嘉靖十年朝廷增加海南各卫兵器时添置的。手里提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