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有很大的好感。因而这次大军兵临梧州,他对抵抗一直持消极态度:一来两者实力悬殊,战之必败;二来他也看不出抵抗的必要。对大明,他倒不是没有感情,但是这感情还没深到愿意为止毁家献身的地步。

    解迩仁进城之后要找个合适的向导熟悉下本地的风土人情,赵丰田查了下下发的《梧州基本情况手册》,便推荐了这位何秀才。

    何秀才倒不推脱,一请便来了。即无某些文人士子那般为了表示自己是“被迫屈身事贼”而忸怩作态,又不像某些人那么猴急着“从龙附骥”,态度很是从容平和,几句话说过,解迩仁对他有了很大的好感。当下请他做向导,游览下梧州全城。

    何东篱自然没有拒绝的必要。解迩仁当下关照赵丰田在衙门里留守便点了一队护兵随同保卫。

    街头的秩序比之昨日又有所好转,难民们已经组成了队伍,正一队一队由民兵们带领着清运尸体和废墟。刚刚组建起来的民兵在伏波军士兵的带领下虽然军容风纪一般,精气神多少还有点模样。解迩仁昨晚的担心少了几分。

    带队的干部看到他走来,立刻就要上来报告,解迩仁摆摆手:“不着急,你们先干活。”

    文宣队也有了存在的踪迹,墙壁上已经用石灰水涂上了七歪八扭的标语,什么“军民合作,驱逐明寇”;“伪明杀人放火、澳宋治病救人”;“熊文灿烧梧州城杀梧州人,甘当伪明土皇帝的孝子贤孙”……有些地方还张贴了宣传画和布告,仔细看,布告的墨汁和背后的糨糊还没干――大约是一早上才弄好的。

    这工作效率也算杠杠的了。解迩仁暗暗点头――赵丰田不愧是我一手带出来的,宣传工作就是到位。

    梧州的府衙位于城南,距离小南门不远。解迩仁出的衙门才注意到原来这梧州府衙北面和苍梧县衙相邻,这座府衙的南面和西面都紧挨着城墙,正处于梧州的一角。西面的城墙外正是滔滔的桂江。

    因为他要求先登城门看一看,何东篱先领着他上了距离府衙最近的小南门,因为城楼名位“德政”,所以也叫德政门。

    攻城的时候,大小南门都受到炮火的袭击,所以两处衙门都有部分地方被落入城中的炮弹破坏,但是损害并不大。与之相比德政门城楼就被破坏的非常严重,炮火几乎将这座城楼完全摧毁,只剩下一堆废墟。此刻,士兵们正监督着俘虏劳工队拆除剩下的残骸,回收部-->>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