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了不心疼。”

    “这个是铳尺,其实是一把特殊的比例尺,是测算火药量用。”林深河拿出了另外一把铜尺。

    作为火炮的发射药,西方的炮术家们认为最理想的装药值是当火药完全燃烧完毕之时,炮弹正好射出炮口,早了,浪费火药,迟了,则身管壁与炮弹的摩擦会使得炮弹出膛的初速降低。

    这个理想值当然很难达到,但是铸炮家们一直通过试验来测试最佳的药弹比,从16世纪开始,欧洲的铸炮师们就在每一批出厂的炮上附赠铳尺。供炮手们在使用不同弹药的时候计算装药量。

    有了铳尺,炮手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就能大致推算出不同重量的弹丸大概装药量。不仅可以节约火药,增强火炮射击的安全性,对射程的精确标定也有极大的益处。这一技术在17世纪由西方传教士传入国内。中国虽然号称火器发明最早,但在炮术学方面基本没有研究,药弹比的概念比较模糊,火药装填随意性很大,战斗激烈的时候就会大量装填火药,往往造成火炮炸膛。所以铳尺一传入很快被视为“秘法”,以至于当时出版的许多火药武器书籍里要么根本不提此事物,要么一笔带过。

    中国发明了火药和大炮,却没发明出炮术。这种怪异的反差让大家都有点不得劲。

    “开始射击吧。”

    因为没有射表可用,穿越者就从身管0度开始进行射击。

    首先试用的是传统的铸铁技术造出来的火炮。几个人挪动着炮架,用身管上那简陋的准星瞄准了四百米外的一个土堆。

    “这精确度――”应愈觉得自己有点象是成年人却在幼儿园和儿童一起做游戏。

    滑膛炮射击分为11个步骤,因为是冷射,第一、二个步骤就免去了,火药是化工组用缴获黑火药造粒处理出来的细粒火药,用粗纸包着,每包250克。

    “装二包吧?”

    “好,二包。”

    6磅的铁圆弹从炮口滚了进去,听声音没有任何阻滞。这个游隙把握的还不错,张柏林小心的用装填杆把弹药压结实了――这个算是技术活,不能压得太紧,否则会形成闷烧现象,不爆发。

    林深河随即用长铁锥从点火口伸进去,锥破药包,然后往点火口里灌满火药。

    “准备射击!”随着他的喊声,旁边的人赶紧-->>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