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农技站、广播站、初级小学、幼儿园等一系列行政和科教文卫部门。不过因为缺少足够的专业人员,目前还只是一个计划,要逐步完善起来。

    每个半劳动力以上的社员都必须缴纳年收入的5%的所得税,无论收入是来自工分还是企业工资,自留地收入免交农业税,十五岁以下社员的收入免税。税收由穿越者和公社按4:6进行分配,公社用这笔费用维持日常行政开销和支付脱产人员的工资。

    百仞城南门外忙碌的工地上,一座最先完工的小院门口挂起了一块不起眼的白地黑字木牌:“百仞滩公社”。公社的社长是由邬德兼任了,实话说现在生产队里的几个积极向组织靠拢的职工估计谁也看不明白《公社组织管理条例》里那些晦涩拗口的词汇。就算邬德本人,也得时常向执委会打电话询问某些细节问题。

    林兴被任命为副社长,不过他没有马上上任,而是和其他几个人被派到了盐场村参加杜雯的主办的盐场农民讲习所的第一期干部培训班。林兴和其他人都明白自己是准备“当官”了――首长们叫“提干”。这让他们感到即突然又惶恐。临出发前,邬德把几个人叫到工地上,指着一栋即将完工的高大房子:

    “你们以后就会住在里面。”

    这几个“准干部”已经见惯了首长们创造的不可思议。何况房屋也是他们亲自带领劳工们修建得,但是在他们最狂妄的幻想中,这样的高楼大屋也没自己什么事。每个人都目瞪口呆。片刻之后,林兴才颤抖着问:

    “邬首长,你说得是真的?”

    “当然,我们一向说话算话。”

    “那要多少钱才能住――”林兴当然没狂妄到短毛会白送房子给他们。

    “六十两白银,你们这些职工购买的话,折五十四两就好。”

    这个价格没引起太大的震动,以晚明的物价和工资水平来看,这个房价也就是一般的水平。

    再听到这笔钱还可以分十年二十年逐年付款的时候,几个人脸上的笑容更明显了:先住房再还钱,这样的好事可真难得。

    很快,这个消息就在生产队中传开了,每天下工之后,总有人会跑到工地上来看这些未来属于自己的房子,马蓬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回到生产队之后,按照带家属劳工的待遇,单独拨到一间工棚。他带来得那些破烂,凡是和布有关的全部被没收了,不过作-->>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