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0年,荷兰数学家伽玛?弗里西斯(gemmafrisius)提出用钟表来测量时间差来推断所在地的经度。按照他的设想,用一台钟表始终保持某地(比如伦敦)的时间,然后带着它来到新的地点,利用太阳高度测量当地时间,再和伦敦的钟表做对比,就能知道此地和伦敦的经度差。

    这个设想在当时受限于钟表的工艺水平和经度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但是它已经初步的提出了航海钟这一划时代的概念。

    在卫星定位系统被投入使用之前,正是靠了这一设想,航海的船只才能挣脱了千百年来水手们不得不依赖于海岸线和岛屿链航行的桎梏,任意航行在大海的任意地点。

    元老院没有卫星可以用,为舰队和商船配备航海钟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d日穿越过来的每一艘船都额外配置了多个航海钟,但是规模日益扩大的船队和各行各业对精确对时的要求都对钟表有着强烈的需求。就目前来说,企划院的仓库里储存了不少钟表和配件材料,有些元老还带了大量的手表私货,但是靠储备终非长远之计。

    科技部一成立,执委会给钟利时下达的二个首要任务就是精确计时和无线电技术。钟利时作为科技人民委员决定亲自上阵来来解决这个问题。

    要精确计时首先就要有一个准确的测时机构,这就需要一个天文台。

    元老院曾经计划在高山岭建立过一个天文台,但是钟利时认为这个天文台的位置不佳,通过对照地图和实地勘探,他选择了东经110度经线作为确定本地时间的子午线。

    这条经线上最合适的陆上观测点正是这个叫“虎头村”的地方。这座海拔15米的太白天文台称不上是一座正规的天文台,仅仅是一个测量时间的机构。此地也不是一个理想的天文台台址,海拔过低,多台风和多雨的气候令钟利时十分头疼。

    根据他呈报的发展方案,此地只作为一五二五期间的测时台使用。二五之后将另外选择合适的地点――如果可能的话,将格林尼治攻占下来最好。

    “如果给我一支天下无敌的舰队,我最想进攻的国家是英国,最想占领的地方是格林尼治村。”

    ――《授时与经度》

    帝国科学院院士,钟利时博士著

    太白大学出版社1645年第一版,1655年第二版-->>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