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填补百姓和士卒这个坑,他们手上的实体资产,地契等等直接作废了。

    毕竟总得有人吃亏,不是百姓和士卒,就是他们,看似可以选择他们,放弃百姓和士卒,但没了百姓和士卒,卷了这些的他们也没办法跑,更何况就算是跑了,也会被追上砍死。

    更直接一点,没有了百姓和士卒,失去了政治实体,长安那群人还会以一方势力的角度来看待他们吗?不会了。

    到了那个时候,长安那些人必然是以法律为衡量基准,而以曹操的情况,以法律为衡量基准,那剥皮抽筋都不足以平民愤,诛其三族都是活该,所以该怎么选,已经不言而喻了。

    曹操咬牙,以君王无私之觉悟,下达了分割赫尔曼德河灌溉区,为治下万民和士卒兑现票证的命令。

    京兆杜氏的家主杜畿在听到曹操的命令直接晕了过去,被儿子杜恕唤醒,最后还是接受了现实。

    这等人本身就是聪明人,他们不懂经济,但他们懂人心,他们明白曹操的考虑,所以哪怕知道这一道命令下去,京兆杜氏从中原转移出来的一切所换成的土地资产等等都化为乌有,整个家族除了家声,几乎瞬间漂白成白身,但依旧咬牙点头同意了。

    因为不同意会死,这杀他的刀不仅仅来自于治下的万民,还有下达这个命令的曹操。

    然而同意,接受了命令,不代表什么都过去了,如此结局必须要有人背锅,所以在沸反盈天的讨论之中,诛刘巴,清君侧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声音,哪怕是荀彧、陈群这等人物,但凡还需要为家族考虑,就必须要顺应这个大流。

    他们的才智可以看清楚一切,他们的智慧也知道该保住刘巴,他们的阅历清楚的告知他们刘巴活着在未来还有更好的发挥,但没用了,杜畿看不出来吗?任俊不明白吗?都明白,但刘巴必须死!

    就像陈曦所说的那样,也许500%的超发不是刘巴的锅,但主政的人是刘巴,所以刘巴就必须要背这个锅。

    就跟中央朝政,陈曦被鲁肃架住的时候一样,陈曦是承认了自己的问题的,有些事情,在其位,就得担其责。刘巴平静的坐在原地,没有一句辩驳,从意识到局势发展到无可挽回开始,刘巴就做好自己被诛杀的准备了。「将刘巴收押。」曹操艰难的下达了命令,他知道问题没在刘巴身上,但事情到了这一步,必须要有一个负责的人-->>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