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源源不断的精锐军团。

    袁家是没有多余的军团来轮换的,要不是有超重步这种天天出勤,死了还能爬起来变强的军团,搞不好袁家真就被拖死了。

    袁家很强,但袁家和所有的顶级王国一样,在面对帝国的时候,输不起,只要输一场,就有亡国之危。

    以至于目前东欧的战场皇甫嵩已经主动后退了七十多里,已经靠近到伏尔加河的支流了,至于说再退,那不可能了,毕竟顿河到伏尔加河之间的距离也就一百多公里。

    再退下去就会暴露出伏尔加河,罗马人是具备修筑这条运河的技术的,而罗马对于东欧的兴趣不大,只是因为远离本土,无法控制,可如果能贯通这条运河,那么罗马就能从地中海乘船到东欧绝大多数地方了,所以不可能再继续退下去了。

    这一点皇甫嵩懂,袁谭也懂,所以前者在寻找可以切入战局,获得转圜余地的战术,而后者在努力的积累国力,尽可能的稳住自家的局势,等待时机的降临。

    但不管是皇甫嵩,还是袁谭,目前的压力都很大,再加上曹操已经将夏侯惇召回,东欧这边又出现了新的空缺,哪怕袁谭一早就做好了准备,迅速用郭援率领的渔阳突骑代替了夏侯惇的位置。

    可只是战局的一部分变化,未来的局势如何,有荀谌、许攸等人的分析,袁谭也是心里有数——汉贵战争打到这种程度,罗马肯定想要这一场战争继续维持下去,这对于罗马帝国而言有着巨大的利益。

    战争每持续一天,罗马就能从贵霜手上多榨出一天的金币。

    在这种前提下,许攸和荀谌都给袁谭详细的讲解了接下来袁氏将会面对的局势,罗马帝国会在东欧不断地施压,让汉室将部分的力量分摊到东欧,而袁氏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由汉室本土进行大量的支援,顺着罗马的意图行事,另一个则是自己想办法拖住就是。

    袁谭选择了后者,袁氏在汉室整体攻伐贵霜的时候,本身就没有帮忙,现在如果还要开口借兵维持东欧的局势,几乎完全等同于顺了罗马的意图,拖汉室的后腿。

    既然如此还不如什么都不说,尽自己全力去招架罗马,实在打不过的话,那就退回乌拉尔山脉以东,承认自己的弱小,也承认自己没有资格去占领东欧。

    这也是袁谭没有多余的话,只是找袁术将本家所有的力量集中起来,但并没有和汉室-->>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