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司马孚不明所以,司马儁长叹一口气,“从明天开始,你去未央宫当郎中吧,我用个人情求求陈子川,将你塞到你表兄手下当一段时间郎中,让他多教教你吧,去了多看多学!”

    司马儁这是真无奈了,杨修那个倒霉孩子的前车之鉴还在那摆着呢,他可不想自家也出现这种情况,司马孚学的东西和杨修当年学的东西都是因为时代变革陡然不适合这个时代了。

    司马孚现在看问题的认知还停留在世家政斗的那种模式,可现在都啥时代了,众口铄金,且不说老袁家自己就有口舌,再一个惹急了老袁家将跳得欢的直接收编了。

    上一秒双方还是敌人,下一秒对方将你兼并了,不开玩笑,老袁家现在真的有这种实力,而大多数世家,很难保证令出一门,族老、各房之家也有各自的思维,荀家这么拽,不都炸成几片了吗?

    “是,祖父!”司马孚躬身一礼。

    司马儁叹了口气,实际上将司马孚弄到陈曦手下,对于他而言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气力,正规的举孝廉套路就可以了,司马孚的能力也不是水货,只是没认识到目前这么一个残忍的事实而已。

    虽说其他地方举孝廉需要一步步的推举,可谁家没有点作弊的手段,更何况司马孚这等程度,了不起说一句举贤不避亲,我塞进来当郎中,之后晋升尚书郎,再过三年成为侍郎,有问题吗?完全没有。

    这条路从某种角度讲是一条非常正确的道路,贾诩、荀攸、钟繇都是按照这个套路过来的,司马孚走这条路,放在世家子之中属于非常正统的路线,哪怕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根本走不了。

    相比于正常的举孝廉模式,司马孚这等直接弄成宫廷近侍,然后指定跟在哪个官员身后学习的,要说职位高低,未必有普通举孝廉成为县令的官职俸禄高,可要说潜力,这种远远强过正常举孝廉。

    世家子为什么大多数二十多岁就崭露头角,想想看,别人二十岁出头到中央办公厅去打杂,跟在部级领导后面学习,甭管会不会,先整理一年公文,然后混三年讨论组,之后外放。

    不过话说回来,这套玩法貌似从汉朝开始就没怎么变过了。

    贾诩和荀攸的履历属于非常正统的举孝廉到宫廷来当郎中,一年后提拔为尚书郎,后面贾诩干不动了,回家混去了,荀攸继续混,成为黄门侍郎,非常正统的升职路线。<-->>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