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蓄锐,开始北伐,第一次放权就遇到了马谡这个倒霉孩子,一个嘴炮战略党,实操是个渣渣的家伙,当然得承认马谡的战略战术确实是没问题,但是由于实操太渣……

    总之一下将诸葛亮搞的半死不活,又不能放权了,全权交由自己来处理,后面终于找到了正确的一州打九州,还能获胜的正确方式,然后就积劳成疾挂了。

    后面的那些大战基本上就是蜀汉的挣扎,完全看不到丝毫有能逆天证道的机会,毕竟渭水屯田这种事情,诸葛亮能做,其他人还真做不了,这种做法完全就是欺负对方实力不足,打不过自己,然后赖着不走,硬生生将对方拖死……

    对于绝大多数将校而言,渭水屯田就相当于,在对方眼皮底下搞事,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已死,姜维果断在己方大优势的情况下撤走。

    没办法,诸葛亮能这么整,不代表其他人能这么整,别说诸葛亮没手把手的教他们,就算是教了,说个实话,这种事情也要讲究天赋,姜维的水平,就算是诸葛亮很努力的去教,大概也很勉强的。

    陈曦的状态虽说不至于像诸葛亮那么差,国家的形势也比蜀汉好上数十倍,陈曦甚至可以接受一些错误,让其他人吸收教训,但本质上,陈曦其实和诸葛亮一个套路,那就是在你们还在做题的时候,我已经拿到了答案。

    以至于陈曦完全不可能知道前面是个大坑的时候,还让人往前走,而会果断将之踢飞,然后自己接手,绕开这个大坑,但是这种没有大错误的方式,很难让人明白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危险。

    哪怕是陈曦详细的进行了解释说明,但是相比于自己一头扎进去,然后要死要活的爬出来这种体验,差的太远太远了。

    可真要让陈曦眼睁睁的看着这群家伙跳进去,然后导致自己的东西被搞的一团糟,最后还要自己出来收拾局面,陈曦也受不了啊。

    结果最后的情况就变成了陈曦默默地在放权,然后让其他人在干活,但是在查阅的时候发现对方貌似往杂鱼的路线在跑,陈曦就果断将之踢开,然后将之掰回来,之后再交给其他人。

    然而这种事情在荀彧等人看来就成了,陈曦完全是没事找事,你有时间就做啊,非要交给别人,然后在别人做到半茬之后,又弄过来,做了大半,又交给对方,你是闲得慌啊。

    这其实就是双方考量问题的角度了,荀彧能理解陈曦的担-->>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