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是为了蔡中郎的书帖,当年爱的不够深沉,结果蔡中郎死了才发现彻底完蛋了,当年要是知道后面是这么一个结果,王允杀蔡邕,你把我钟繇放在什么地方?

    比智力我钟繇也是天下最顶级的智者,虽说心不在政务上,但是我钟繇的决断能力甩在场这群人十条街,难住我钟繇的问题?不存在的,再困难的情况,我钟繇都能在那种情况下做出最为正确的选择。

    “……”一群人不想说话,连刘备都愣了愣神,过了一个传音给陈曦问询道,“子川,我怎么感觉钟元常有些不太靠谱呢?”

    “他还是非常靠谱的,除了在蔡伯喈字帖这方面像是吃了五石散一样,疯狂的追捧,其他方面确实是和靠谱的,当前中原能接南边那个活的人不过五六个,他就是其中之一。”陈曦叹了口气说道,“只是性子如此,不算是全心全意投入到政务上。”

    “就这也是那五六人之一?”刘备嘴角抽搐了两下。

    “是啊,我,子敬,文若,文儒,还有就是钟元常了,公瑾可能也能做到,但是偏向性不同,其中子敬是偏向于治,但南方那个情况不合适,难免会被渗透,所以如何构建防御,安抚人心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了,这方面文儒和元常就很好了。”陈曦叹了口气说道。

    陈曦,鲁肃,荀彧都搞过迁徙,也都进行过维稳,但这三个都不是那种在战争开启的情况下进行这种迁徙安置的,而钟繇和李优则属于在战争条件下,一边恢复生产,一边压制流匪骚乱,一边搞建设的。

    虽说后者的建设水平完全比不上前者,但是胜在应对的局势各更为复杂,换鲁肃过去的话,极有可能,因为地方冲突,以及是不是爆发的匪乱,导致前线下手开战之后,后方都没有恢复生产。

    毕竟战时恢复性安置,和常态安置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的手法更为简单粗暴,目的性强,更追求效率,对于某些可能造成隐患的问题可以视之不见,而后者那真就是保家安民的政策了。

    李优做这种事情完全是经验所制,以前搞过,所以现在也知道该怎么搞,而钟繇完全是靠着自己精神天赋直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筛选出来最正确的方式强行推过去。

    反正要的是效率,隐患什么的等爆发了我在处理。

    这也是钟繇接手李优安置迁移工作陈曦觉得问题不大的原因,这货是真能做到,而且也确实是能做到-->>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