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回来的时候都过了两个月了,然后救还是不救就成了一个问题。

    救吧,天知道那个两个月前就被包围的我军有没有全军覆没,更何况我们派兵过去,就算是骑兵也需要两月,过去搞不好什么都没有,只是空耗粮草。

    不救吧,貌似心理上有些过不去,汉家毕竟是以武勋入爵,以爵位勘定官职,能上朝堂的都上过战场,总觉得不救的话,有些对不住自己人,毕竟孤军奋战,最怕的就是自己没放弃,后方将自己放弃了。

    大家都当过兵,真这么干的话,就有些流血又流泪的意思了。

    当然如果从理性的角度,国家的层面来讲的话,其实不救才符合现实,做做样子派点人粉饰一下,装作自己去救,安抚一下人心才属于最合适的方式。

    因而就这个救与不救的问题,被人捅到了朝堂上,然后双方辩论了一番之后,鲍昱(鲍信的七世祖)当着汉章帝的面飚了这么一句话,章帝默然无语,然后出兵。

    从那之后汉军对外作战就没有什么好说的,国内政治下黑手没人管,但是对外作战,基本没有多少坑自己人的,而且自己人只要出事基本上都是竭尽全力去救。

    说起来,这件事也算是汉室对外作战时士卒反倒比对内作战时安稳的一大原因,毕竟内战你被人坑了,别人救不救,没人关注,但外战你要是被敌人坑了,那只要你没死,撑住了,肯定会有人救。

    这也是大多时候汉室对外作战时比对内作战是将帅更自若的原因,因为不用思考其他的,对敌就是,战死是自己能力不行,真打不过不用担心,你的后面真的站了一整个帝国。

    不管国内是不是政局动荡,也不管是不是新皇登基,也别提国内在内战,只要你在外战翻船了,自然会有人来救你,这算是某一种汉家对外作战时的一种天然默契。

    另外一提,那次章帝派军去救人,也算是历史上无巧不成书的真实巧合,在疏勒城陷落之前的那一刻,章帝的援军抵达了,救出了仅剩下的二十六人,然后顶着匈奴的封锁从天山杀回来,剩下了十三人。

    这也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十三将士归玉门。

    真要说的话,那一战不管是从折损,还是从获益等等方面说的话,确实是输了,什么实物都没有得到的劳师远征,空耗粮草物资,加之又是国内明帝刚死,章帝登基,正处于证据动-->>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