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的话,一直以来常用的军团加起来都没有二十万大军。

    “这也太恐怖了吧。”李优同样也是连吃惊,而陈曦则是笑了笑。

    陈曦的兵制虽说看起来有些让人诟病的意思,毕竟一个士卒当兵当到三十岁还没战死,实际上正是经验丰富,当打之年,但是陈曦的兵制却是让这个年龄段还没有达到百夫长的老兵退伍。

    百夫长虽说仅仅是一百人的队长,但当兵这种事情,对于九成九出身于底层的士卒来说当一辈子一般都是大头兵,所以就现实而言,刘备的士卒流动性其实远远高过了正常的水准。

    然而就实际而言,这些大头兵没有任何伤残的退伍,又多是三十岁出头,其实还是很能打的,再加上经历了战争,甚至当时已经达到了一天赋精锐的标准素质,放回屯田兵之中,其实并没有疏于操练。

    甚至其中绝大多数,都被平升一级,作为屯田兵的底层,基层乃至中层的将校。

    这些经历过战争的士卒,不说其他的,在经验方面远远强过没上过战场的屯田兵,大量优质有经验的老兵退伍,作为骨干进行带头操练,经历过战事的他们很清楚,流汗比流血好的多。

    这也是刘备这边屯田兵总体素质还算不错的原因,加之陈曦逐年的将老兵退伍,然后从屯田兵编入骨干,有时候扩大兵力规模,创造一批经历过战争的士卒,有时候缩编,提高屯田兵之中有战斗经验的骨干老兵的比例。

    到现在靠着这种互相借调调整的手段,刘备治下的屯田兵除了今年新招的,其实全部都上过战场了,甚至某些挂名是屯田兵,实际上经过这几年不断的调整,已经纯粹是些三十岁经验丰富的精锐老兵。

    如果在当年生活艰苦的时候,三十岁可能就意味着要入土了,但是在当前不说吃的多好,陈曦这边能保证这些士卒吃饱,一个月见一两次荤腥,也甭管是什么荤腥的情况下,三十岁的老兵基本上是经验和体力处于最平衡的状态。

    就如当初袁刘之战,给魏延招兵的时候,来不及抓新兵训练,刘备直接下令三十到三十五岁的退伍老兵来报道的时候,当时泰山直接聚集了两万多精锐老兵。

    这些老兵如果按照归属的话,半数都是实打实拥有精锐天赋的级别,因而当场就给魏延捏出来一个相当能打的军团。

    这还只是在泰山,虽说泰山当时作为整个刘备治-->>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