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贼虏大队,只是在沿途发现被遗弃之辎重老弱。经查问,贼虏大队在两日前就全部通过波谜罗川山口。精锐在前,老弱居后,大队最后还有阿斯兰汗的骑士压阵……”

    听到回报,章援只是一笑,心道:有了这些西凉骑兵搜索、探路、遮蔽,打起仗来还真是挺容易的。敌人的举动,大多瞒不过自家的耳目,而自家的行动敌人是两眼一抹黑啊!

    兵法上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原来是这样做到的!

    只是没有西凉骑兵这样的精锐游骑的话,又该怎么知己知彼呢?总不能靠夜观天象吧?

    章援正在深刻理解兵法的时候,马政已经策马上前,对章援道:“大教谕,今日可以到波谜罗川山口下寨,明日再入葱岭大山吧。”

    “就到波谜罗川山口?才走三十多里?”章援皱了皱眉。

    走得也太慢了吧?得什么时候才能追上贼虏?

    “三十多里不错了。”马政道,“现在可是带着牛羊呢!可不能让它们瘦死、累死。而且在高原上行军可不比走平原,气都喘不利索。另外兄弟们的战马也得省着点力气,这样才能在喀喇湖和贼虏决战。”

    马政之前就率领大军走过青海西路的高原,知道高原行军不易。一路上累倒病倒个一成多那是随随便便的。这次要走更高更险的葱岭高原,可就不是累倒病倒,而是要死人的!所以万万不能着急,只能慢慢走,尽可能保全士兵的生命。

    “喀喇湖?就是玄奘在书中所记载的大龙池吧?”章援眉头深皱,“为什么在那里?”

    喀拉湖位于东西帕米尔高原的交汇处,是一个巨大的高原湖泊,唐和尚在《大唐西域记》中所记载的大龙池就在那里,周围是一片非常肥美的草原。

    “突厥人和喀喇汗人多半是向西而行,走红水河(突厥语是克孜勒苏河)谷,从葱岭大山的边缘行进。然后再通过阿喇山口进入喀喇湖草地,在那里修养十天,喂饱了牛羊马匹后继续西南过赤喷河,就走出葱岭大山了。所以这个喀喇湖就是大军过葱岭的中转之地,唐朝的玄奘大师前往天竺时也在此地停留。”

    马政顿了顿,又道:“波谜罗川山口到喀喇湖有300多里高原山路,可不易走啊!等上了高原,一日行进二十多里就不错了。不过咱们走不快,突厥——喀喇汗人走得就更苦了。他们可是带着老弱家眷上路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