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重骑兵。此外,大教化团还为2个步兵将配备了5000名辅兵,为重骑兵配备了4000辅助骑兵。总共达到了一万九千余人。

    而在两军近九万人基础上,还有一支包括了数十名军事机宜,数百名传令兵,数百名卫兵和大批辅兵的总中军团,作为赵忠顺和章援两位主帅的“司令部”。

    组成总中军团当然是灵州会议的结果了,本来吵吵嚷嚷的两方面,在高俅和武好古的强压下(武好古可是代表债主的),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搞了一个“合议制”的指挥模式,由赵忠顺、章援、萧合达、马政和李永奇等五人共同掌握最高指挥权——在发生分歧的情况下,则以五人团表决来下最后的决心……有点总前委的意思了!

    这么搞虽然有点乱哄哄的,不如一个总司令好使,不过总比两边争执不下也来得靠谱。

    ……

    “诸位,现在天气已经渐渐炎热起来了,再不进军,可就很难通过沙漠了!”

    沙州城内,原本的兀卒行宫,现在已经变成了总中军团的驻地。在一间不算宽敞的殿阁里面,章援居中而坐,笑吟吟看着两旁分别坐着的赵忠顺、萧合达、马政和李永奇四人,开口说话了。

    “五人团”总要有个主持的。章援是大宋的文官,又是大教化团的大教谕,自然应该“以文御武”坐头把交椅的。

    “九万大军一块儿进军可不容易,”赵忠顺,也就是原来的晋王察哥开口道,“虽然咱们准备了大量的牛羊,但是青海路上的草场有限,现在也不是水草最肥的季节。九万大军同时开进,恐怕会耗尽青海路的元气。不如分路、分批而进。”

    行军打仗的原则当然是集中兵力,但是集中兵力有时候会加大后勤和道路的压力。

    由青海路到于阗城,走得再快也得一个多月。靠后勤输送是不现实的,只有千里驱赶牛羊随行。

    而牛羊随行又会遇到沿途水草难以供给的问题,如果牛羊都饿死、渴死了,那么大军也就只能打道回府了。

    “另外,”赵忠顺又道,“黑汗逆虏很有可能会在于阗坚壁清野,如果大军汇集,粮草搜集可就不易了。”

    “那该怎么办?”章援看向马政和李永奇——这两人可是武好古和高俅派来辅佐自己的将才啊!虽然不是自己的班底,但是人家的本事肯定是有的。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