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郎收好铜钱,笑呵呵的又问。

    “哦?你也花几百缗买了《醉罗汉图》的摹本?”武大郎不记得曾将摹本卖给过苏大郎。

    “当然买了,”苏大郎哈哈一笑,“不过只花了五十缗。”

    “五十缗?”武大郎一愣。

    “是李晞古摹的,”苏大郎说,“一本五十,可不少人买了。”

    李晞古就是李唐,那日也在苏家铺子画三百缗买了本武好古摹的《醉罗汉图》。不过李唐的商业头脑也发达,他买了武好古的摹本回去后,又自己摹了二三十本在潘楼街上发卖,一本卖五十缗,不仅赚回了买画的三百缗,还多出了小一千。

    “这倒是个发财的路子。”武大郎点了点头。

    在北宋,学习绘画的最常见方法就是“摹”和“临”。想要在绘画一途上有所增益,就需要临摹名家的作品。

    临摹的对象通常不可能是原本……名家原本多贵啊,没有个万儿八千根本拿不下。所以好的“摹本”和“临本”就是学习绘画的必须品了。

    而日前在万家铺子卖出去的二十本武好古自己的摹本(自己摹自己的画)和李唐卖出去的二三十本摹本,都是物有所值的——因为它们可以让购买者通过临摹,学习后世的人体写真笔法!

    当然了,后世的人体绘画可以用博大精深来形容,根本不是通过临摹一幅作品可以掌握的。

    也就是,武好古在将来还可以通过出售人体绘画和写实工笔建筑图的摹本来赚取更多的利润……

    虽然这种“摹本”不可能达到一纸万缗的高价,但是胜在薄利多销啊。

    而且,武好古也不必自己来摹,完全可以雇几个不出名的小画师来代笔。

    想到这里,武好古心情大好,对苏大郎道:“便取来一看吧。”

    “好的。”苏大郎转身离开,不多时就有小二给武好古送来了李唐的摹本。

    那可是历史上南宋四家之一的李唐啊!武好古隔着一层薄纱看着李唐的摹本,心想:连这等大家,都在摹我的画,看来920年后的画史上一定会有个北宋大家武大郎了……

    还真是想曹操,曹操到!

    武好古正想到李唐的时候,苏大郎的声音又想了起来:“李师父,您来的可早啊-->>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