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的平均地价,最多需要花费二十万缗!

    这个口一开,不仅武诚昌有点发愣,连武大郎他爹武诚之也是一愣一愣的。

    那可是二十万缗啊,就这样白给那些穷亲戚了?武大郎莫不是喝多了吧?

    武诚之想了想,又不确定地问:“大,大郎,你的意思是让白波武家的子弟都去徐、海二州安家吗?”

    “阿爹,”武好古笑道,“孩儿的意思是让一部分武家子弟去徐、海二州。

    白波武家现在光是男丁就有1300多口,都挤在一地可不好,应该分一分了。分一分,才好开枝散叶嘛!”

    武好古当然不会白白掏出二十万缗了……他的意思是要把白波武家一拆二,拿一半去徐海二州建个分家,自己当这个分家的族长。

    这样他就有了一个宗族可以依靠了!

    那个马植不是说了吗?为将之道,就是要有谋士、死士、门客和宗族。

    谋士和死士得靠六艺书院来培养,门客可以慢慢招揽,宗族当然得去白波武家找了……他们就是啊!而且白波武家本就是个考科举的义门,武好古完全可以用应武举的名义开设“六艺家塾”,先教导出一批精通六艺的子侄兄弟。

    另外,若是有几百武家男丁迁往了徐州、海州,再聚族而居的话,那就能建成一到两个“大保”了。

    这保丁可是大宋合法的民间武力啊!

    “此事对留在白波的武家子弟也是好处的。”武好古接着相劝道,“若是能分出一半人,土地还是原来那些,不就等于每人多了一倍的田土吗?”

    这其实也是双赢,白波义门武又不是靠打架横行洛阳的,人家靠得是科举。光是人多也没用,还得办好家塾才行。虽然道德文章的教育成本比较低,但是终究要花一点钱的。而现在白波武家面临的困难,其实就是人口繁衍太多,土地又没有增长,以至于原本应该用在教育上的钱都哪去养人了。

    若是人口减半,教育经费自然就相对充裕了,就能保证每一个子弟都接受到比较良好的教育。

    “此事……”武诚昌将目光转向了武诚之,似乎是在询问这个开封武家的一家之长的意思——武好古说的条件算不算数啊?

    武诚之却苦苦一笑,指指儿子道:“我这个家是分了的,大哥儿长袖-->>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