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御武所倚仗的不仅仅是官家的意志,还有文士精英在学问和素质上对武夫的碾压——大宋一国的精英都在学文,文人的素质和学问当然高过武士一头。

    而这种在学问和素质上的碾压,又让文士精英垄断了真理。

    对与错,好与坏,都在清流文士的言语之间!

    可是当实证派、理性派在学问上兴起,开始用新学挑战传统儒学后,文士精英对真理垄断就被打破。

    而属于理性派、实证派一脉的新武学的崛起,又让大宋的新武官们拥有了不亚于,哦,应该是更胜于传统儒家精英的学问……至少他们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自认为有学问的新武官在掌握刀把子的同时,也不再承认清流文士对舆论和真理的把持……

    而复古党的以周为师和“抑兼并、行均田”,又和这群不服文士精英的武人联合在了一起,终于形成了一股可以掀翻大宋祖宗家法的力量!

    虽然纪忆和苏迟都认识到了新军武官难以控制和复古党思潮的危险性。

    但是由于北方存在一个咄咄逼人的军事公民国家大周共和国,使得纪忆、苏迟还有已经黯然退位的赵佶都不敢大肆清洗新武官和复古党。

    事实上,纪忆背后的所谓“维新派”,也和复古党差不多。在某些方面甚至更加激进——站在维新派背后的是东南八周一国的工商业、理性派的大学,还有大宋海军的军官。

    相比之下,复古党其实更加温和一些,可没想到他们竟然利用新军军官发动了一场政变……

    虽然大宋现在面临的局面也的确到了不得不大刀阔斧变法的时候。

    可是依靠新军兵变夺取的大权,真的属于复古党和大宋的新官家赵桓吗?

    苏迟想到这里的时候,净鞭声响起,殿后有了动静。先是两名起居舍人走出来,继而是一班手持扇子、宝剑等礼器的黄门宦官。等黄门站好位置,庄严的礼乐声突然响起,迎接天子出场。

    二十六岁的赵桓从殿后徐步走出,身穿赭黄袍,头戴平脚幞头,为天子常朝之服。这位新鲜出炉的官家也和他的太上皇老爹一样,颇为强壮,很少得病。

    他的眉头拧着,脸上没有一点笑容,显得忧心忡忡。

    皇帝他当然是想做的,做梦都想。但是梦中的皇帝却没有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