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债务放钱,就必须有一个中央银行作为“最终借贷人”来管理流动性和利率。决不能让中央银行变成财政部的出纳……否则被大量释放出去的,就不是债务,而是不可回收的货币了。

    武好古不是经济学家,当然也不懂得这些原理。他只是在抄后世的一些制度,而且他也知道不加控制乱印钞票是不行的。所以才设立了大周银行,又将发钞权一拆为二,分别由大周银行和大型商办银行控制,形成制约。

    而这种谨慎的纸币发行方式,现在又被纪忆抄袭,送到赵佶跟前了。

    而且纪忆也不是简单的照抄,而是进行了一些升级。提出了设立大宋银行监理会的构想。

    纪忆缓缓说着:“陛下,钱引之所以会闹得不能收拾,主要就是因为发行多少不予公开,不受天下人的监督。甚至连钱业行会中人,也不知道朝廷印了多少钱引?所以也就无从应对调控,使得危机一发,局面就不可收拾了。”

    纪奸相顿了顿,又道:“所以臣建议设立大宋银行监理会,让有权发行银行券的大商行和钱业行会还有沿海五大商市共同派出监理,同朝廷指派的监理一起管理大宋银行。

    这样就能把各方面都捆在一起!在发券的时候加以控制,在发生挤兑的时候和衷共济,共同应对。这样就不会坏事了。”

    其实钱引超发并不严重,之所以会崩盘,就是因为各方面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不仅不合作,而且还互相拆台。

    比如银行方面借着钱引超发给财力不足的“钱庄”设套!

    而蔡京这个能臣应对钱引危机时也极其不专业,既没有调动资金托市,也没有准备足够的专营物资去应付挤兑。

    反而在危机发生后让钱引主动贬值,从770文贬到了400文——蔡京在下令开封钱业行会以400文托市之后,又逐步下调了钱引兑换专卖物资的价格。此举打乱了纪奎再次抬高钱引的布局,也让钱引的发行陷入了长期的停滞。

    此外,这次贬值还造成海路市舶司拒收钱引——海路市舶司是搞包税制的,而包税者上交的必须是金、银、铜钱,不能用钱引充税。

    可与此同时,朝廷又规定钱引可以用来缴纳商市过税和住税。而且是按照面值抵税!

    在钱引贬值后,朝廷又没有办法及时调整钱引抵税的数值。这是因为钱引价格一直波动,-->>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