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城学宫(青城学宫属于理性派)的以新学为主是不一样的。而且学风也比较轻松,进士生翘课去游山访友也没人过问。

    对于没有多少新学功底的进士,这所大学传授的课程既能让他们了解新学、开拓视野,又不会让他们在新学上面耗费太多的精力——其实进士及第的好男儿大多上了点年纪,又急着做官,哪有心思深入去学新学?所以嵩阳书院的课程对他们而言才是最合适的。

    另外,嵩阳书院对理性派、实证派是持批评态度的,也不过分重视自然哲学和“军事体育”,也符合传统儒生的胃口。

    渐渐的,嵩阳书院这所半新半旧的高等学府在传统文官中的口碑也就起来了。成了可以和云台、格致、青城这些一流新式大学分庭抗礼的学府了。

    政和五年(1115年)正好是大比之年,又一批东华门外唱名的好汉来了嵩阳书院。有时候会在书院讲课的武好文,同其中的几人也很谈得来,似乎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早年的自己。

    今天和武好文一同从嵩阳书院出来往伊川书院去洛阳城外的上青宫一游的这二位,就是武好文新结交的知己。一位是政和五年天下大魁的何栗。另一位就厉害了,江宁府人士,姓秦名桧字会之。

    从嵩阳书院出来,打少室山和太室山之间的峡谷通过,就进入了洛阳盆地。官道两边都是大片的麦田,其间还散布着一些建筑都很破旧的村落。

    几个人终于来到了一处不知名的草市子,就在一条颇为清澈的小河边上,河岸垂柳依依,已经是枝繁叶茂,轻风徐过,水波微兴,很有一点韵味。草市的占地并不小,路口几个吃食地方,甚至有二层“高楼”。但是武好文等人到来的时候,却处处显得萧条。

    市中没有几处铺子还开着张,贩货的商人全是无精打采的。看见武好文几人,就知道是嵩阳书院的才子,也不上去招呼。因为他们也知道自己贩卖的货物,是才子们看不上的。

    武好文、何栗、秦桧下了马,就在草市中行走。想寻一间还开着张的酒楼吃点东西。走了一会儿,忽听见有人在争执。

    几人循声望去,只见一间贩卖杂货的铺子前,正有几个挑着担子的农人,在和杂货铺里面的掌柜理论。

    “麻布250文,生丝一缗钱。”掌柜有气无力的说着。

    “什么!”挑着担子的农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